第一。无论美英德,现有的喷气发动机都是耗油量最大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而不是涡扇发动机。对于喷气式发动机的三种类型,李广还是非常清楚的,涡喷。涡扇,蜗浆。这三种类型的航空发动机各有各的适用范围,但是作为战斗机来说,在二十一世纪涡扇发动机仍是主流。其优点是兼顾了推力和燃油消耗量。因此,李广决定,一步到位直接研发涡扇发动机。这一点,按照历史进程的话。至少比世界各国先进十五年。
第二。二十一世纪,小学生都知道飞机使用的燃料是航空煤油,但是在这个年代,无论是螺旋桨发动机还是喷气式发动机。使用的全是汽油。航空煤油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李广根本就不用动脑子。于是在海唐国的b计划中,燃料的选择没有其他只有一种--煤油。至于煤油需要添加四乙基铅或者其他添加剂,亦或是需要其他工艺深加工,这个课题由炼油厂承担研发。这一点,按照历史进程的话,比起世界各国先进七年。
第三,直接实用性大型化。虽说李广定下的发动机尺寸,长度五米左右,直径1.13米,在现代算不得大型。但是在这个年代,绝对是大型的。要知道,德国的喷气式发动机,进气口直径不过八十多厘米,截面积为零点五平米。而海唐国研发的发动机,截面积为一平米,比起德国喷气发动机来说,整整提高了一倍。这一点,比起世界各国先进二十年。
除此之外,海唐国的发动机在概念或者说设计理念方面,绝对是独步天下,比起世界各国先进了不止十年,有些概念怕是三五十年都不一定会出现。
图纸上是多么的美好,现实却是无比尴尬。
李广知道飞机发动机是高科技顶峰的产品,难度极高。他本来也没有奢望能造出推重比一比十以上的发动机,那玩意在二战年代实在太科幻了一点。但是在他放宽了最重要的一个参数--推重比,甚至是把这个参数要求只定在一比一,比起德国现有的喷气式发动机,英国现有的喷气式发动机都要低。即便如此,他仍然发现,海唐国现有的工业能力,根本就造不出来。
而这个参数,根据飞机设计专家的计算,已经是不能再低了。在飞机满载重量十吨的情况下(发动机暂定两吨重),推力再低的话,飞机勉强能起飞,连螺旋桨战斗机的速度都难以超过,至于音速根本就无法想象。
海唐国动力研究所工程师们努力了半年,耗费巨大的财力,最后搞出了一台样机。这台样机的推力倒是达到了两吨(不开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但不仅重量超出了预计,耗油量也远超估计,更重要的是,在试车时间仅仅六分钟,就发生了爆炸,造成数人伤亡。
经过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要想造出能勉强使用的发动机,海唐的技术力量至多可以造出百分之五的零件配件,而且都是非重要部位的,其余的百分之九十需要外购。
另外的百分之五零件,事关材料创新,即便是英美两国也不可能造出,需要海唐自己研发。海唐动力研究所招收的外国工程师被分成了许多小组,而这些小组大多都是在研究某一个零件,或者某一种材料。
换句话说,即便是最低要求的喷气式发动机,也几乎每个零件都是这个年代的最高科技。
在二战的年代呆的久了,李广早就搞明白了一点,全世界整体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不是他一贯认为的美国,而是英国。大英帝国称雄世界数百年,富裕的国家造就了巨量的科学人才,其科技实力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当下的美国科技水平,绝对不是二战结束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那种一骑绝尘。在二战中,美国的几项科技创新,几乎都是依靠英国打下的基础。舰艇设计是,雷达技术是,核弹是,喷气发动机也是。美国最厉害的不是其科技的领先,而是其疯狂的工业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