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捡宝生涯 第六百八十九章 鉴宝活动(七)

“老薛,有些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孙老师委婉的把结果说了出来。

薛维永震惊了:“什么,又错了?不应该吧,你看这铜锈,多自然啊,怎么可能是假的呢?”

孙老师说:“现在科技发达,各种作假方法层出不穷,你这铜锈看起来以假‘乱’真也很正常,但别的不说,你这卡尺上的焊接技术就不对,怎么可能是真的呢?”

薛维永诧异道:“这是铜焊啊,我记得战国时期就已经发明了铜焊,怎么就不对了?”

我国古代焊接技术约发明于西周晚期,战国时期得到了较广的使用。从焊料成分看,大体可区分为铅锡焊、铜焊、银焊三种类型。‘春’秋之前主要使用铅锡焊,战国早期发明了铜焊,关于银焊的记载始见于明。

孙老师道:“你说的对,但按实物来说,应该是汞齐焊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你这是高温点焊。”

薛维永反驳道:“不对吧,汞齐焊的记载很晚,我记得要到明代时期才有相关的记载。”

孙老师说:“有关的记载较晚,但其发明年代是不会太晚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广泛地使用了汞齐法镀锡,汞齐焊在工艺上与之相差不大。京城军都山所出青铜罄的焊料较厚,且较平整,使用浇焊或者汞齐焊都是可能的。”

“我认为,钎料也是有问题的。由于汉代关于‘焊’的记载比较简单,但大致应该延续先前的技术发展。”

孟子涛侃侃而谈:“‘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则是钎焊技术发展的成熟阶段。主要体现在钎料的改进。其中晋国赵卿墓和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器所采用的钎料已经是铅锡合金了。其中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盘在制造时就大量使用了钎焊技术,钎料为铅锡合金。我认为到了东汉时期,钎料的变化应该不大。”

看到薛维永想反驳又找不到理由,孙老师接着说道:“好吧,咱们就不说这个焊点的事情了,来说说这铜锈。你说东西是你亲眼看到出土的,那我问你,其它出土的东西也是汉代的吧?”

“对,是汉代的。”薛维永点了点头,隐隐觉得有些不对。

“相信你现在应该也有所察觉了吧,汉代到现在,无论是干坑还是湿坑,你觉得会是这样的锈‘色’吗?明显不对呀。”

孙老师接着说道:“想要验证的话,咱们可以用强光手电照‘射’青铜器表面,是否有颜‘色’空格。或者用小刀或其他工具将铜器表面的铜锈取下一块,观察铜锈下面‘露’出的颜‘色’。”

这么做是因为,伪锈下面‘露’出的是铜‘色’,古铜锈下面则一般是黑褐‘色’或是银白‘色’的氧化膜。虽然这件青铜卡尺的铜锈做的很‘逼’真,但氧化膜还是很不自然,肯定达不到汉代流到今天的表现。

薛维永在青铜器鉴定方面的经验其实也‘挺’丰富的,先前只是因为灯下黑,没有往这方面想,现在一经提醒,就看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