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赐回头看了杨彪一眼,庆幸不已,同时又有些不解。刘修如果真是这么顾全大局,为什么他要当面向杨彪挑衅,甚至要威胁杀他全家?可是杨赐又知道卢植的脾气,这是一个宁折不弯的人,他应该不会为刘修掩饰。
杨赐父子非常疑惑,他们告别了卢植之后,商量了一路,最后决定由杨彪以司隶校尉的身份把案情上奏天子,建议按律法释放,看天子是怎么处理。杨赐隐隐的觉得,刘修不让卢植上书,恐怕不是防止引起士子们的骚动那么简单。
杨彪依计行事,他把案情报了上去,按自己的权限建议立刻释放,然后静候天子的诏书。
天子压下了他的报告,没有给出任何答复。杨彪更觉得其中有鬼了,暗自佩服老子杨赐的政治直觉。他不顾那天刘修曾经当着很多人给他难堪,反过来向刘修道歉,但是他从头到尾没有提他上书请求释放刘修的事情。
刘修也好像忘了那天的冲突,和杨彪相处甚欢,还向杨彪讨教起了学问。卢植研习的尚书是古文今文兼容并蓄,而杨家家传的却是今文欧阳尚书,是由伏生一脉相承,杨家学自本朝大儒桓郁,到杨彪已经是第四代人了。
不过杨彪是谦谦君子,厚道人,而刘修则狡猾得多,他最喜欢问杨彪的问题就是:
“杨大人,不管是今文经学,还是古文经学,都崇尚三代,说起尧舜禹都佩服得不得了,一提到禅让就两眼放光。那你说,现在还能实行禅让制吗?”
要不就是:“杨大人,都说尧是圣君,可是他在政的时候怎么会发大水啊?都说舜是圣人,可是他老子兄弟怎么就那么坏?都说禹是圣人,可是他为什么不继续禅让,而让自己的儿子继承了权力呢?”
再不然就是:“尚书上说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究竟是什么东西啊?”
杨彪开始没认清他的为人,以为他真是讨教学问呢,还一本正经的给他解释,后来才知道他是拿他开心,气是哭笑不得。
一晃刘修在洛阳狱里就过了年,呆了近四个月。这下子不仅刘修有些沉不住气了,就连杨彪都糊涂了:天子究竟在想什么?
天子已经晕了。
新年刚过,年气儿还没消尽,二月初,平城门突然塌了。平城门是洛阳城的南大门,天子出城都是由此门出入,按例,正月里天子要郊祀,这刚从南郊回宫,平城门就塌了,如果再早半个时辰,也许连天子的车驾都扑在里面。
天子接到这个消息后还没回过神来呢,武库又塌了,这下子谣言顿时四起,有人说,平城门是十二门中最尊贵的,武库是禁兵所在,这两个地方突然坏了,那是表示小人在位,天下刀兵将起的征兆。
那小人是谁呢?首当其冲的就是司徒宋丰。
去年十月大试选出来的三百士子一直滞留在京师,在最初的兴奋之后,他们开始焦躁起来,天天到司徒府去问什么时候能授官,那可是天子答应的,现在司徒府迟迟不办,究竟是什么意思?宋丰焦头烂额,召集群僚商议了几次,也没拿出一个好主意来,一下子要安排三百人,哪来的这么多空缺啊。
这事儿还没解决呢,刚好了没几个月的天气又露出了大旱的征兆,从二月开始,老天是一滴雨没下,眼看着就要进行春耕,可是没水怎么春耕。因为水利跟不上,司空许训再也撑不住了,被免了职。天子下诏杨赐任司空,这次杨赐没有再听袁隗的,立刻走马上任,紧急开展备旱的工作。
北疆再次传来鲜卑扰边的消息,上谷一带还好,有了去年刘修运过去的一百万石粮食,人心稳定,难楼死心塌地的帮着卢敏和夏育备边,鲜卑人几次入侵都没有占到便宜,他们转而侵拢西部。护羌校尉田晏到现在还关在牢里呢,边疆的战事一直由他的副手主持,结果那人杀敌倒是勇猛,指挥却是一团糟,临阵战没,西疆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