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兵在1917 > 324 坦克炮之争(1)

324 坦克炮之争(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家伙这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了,图哈切夫斯基坚持要重新恢复zis-2的生产,而李晓峰是坚决不同意。那么李晓峰为什么不同意呢?原因其实之前已经说过了,那就是zis-2生产麻烦而且寿命低。

首先这是一门71倍口径的超长加农炮,众所周知火炮身管越长加工也就越麻烦,而且更要命的是zis-2所使用的穿甲弹需要比较高的制造工艺。而要想发挥其优异的性能,就必须搭配更好的穿甲弹。而现在苏联的穿甲弹生产工艺实际上是不过关的(1941年时,连45毫米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穿甲弹质量都是奇差)。哪怕是乌斯季诺夫一再的抓生产加强工艺,也仅仅是暂时解决了76.2毫米火炮的穿甲弹问题。

这个时候上马难度更高的br-271系列,这合适吗?而且坦克炮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反坦克,还需要配合步兵作战,击毁工事的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而在这方面zis-2天生就不擅长,其高爆榴弹威力太低了。

问题是,李晓峰跟图哈切夫斯基讲道理,后者却根本听不进去,始终坚持反装甲才是第一位的,必须提前预防德军更先进的坦克威胁……(未完待续。)

ps:鞠躬感谢jj、深海蜗牛、89卅、懒惰的读者、懒惰的读者、hzangdd和尤文图斯同志!

这么说吧,这个zis-2及其改进版本的57毫米坦克和反坦克炮实际上比后来广泛装备t-34的d-5t85毫米坦克炮威力要大一些(zis-2使用br-271p和br-271n时穿甲威力在1000米距离上分别达到105毫米/90度和140毫米/90度,而在500米距离上更是分别达到145毫米/90度和155毫米/90度,而br-271n在1500米距离上仍然有125毫米的穿甲威力!)

这么说可能没有直观的映像,直截了当一点就是zis-2和zis-4使用br-271n弹(apcr)时,可以在1200米的距离上击穿老虎的装甲。穿甲威力是相当可观的。

当然。也得有一说一,apcr弹这种“神器”对苏联来说太高端了,并不是所有的坦克和反坦克炮都能配备的,一般都只配发给最优秀的炮手。当然这在当年其他国家也是普遍现象,毕竟钨资源有限,而且碳化钨弹芯的生产也是相当的麻烦。

就拿不差钱的美帝来说,1944年登陆诺曼底之后,配发给三英寸和毫米坦克炮(请注意,不是后来的阿布拉姆斯坦克啊!广泛用于m4坦克、m10坦克歼击车)使用的的t4高速穿甲弹(也就是apcr弹,或者叫hvap弹)有多少?两千发而已!

到了1945年阿登反击战结束时。被德军装甲部队虐了一轮的美国坦克和坦克歼击车这才疯狂的申请t4,并马上换装使用76.2毫米m1a1坦克炮的m4。而截至到三月份。美帝豁出去了才给前线配发了多少t4?一万八千发而已!

324坦克炮之争(1:

一万八千发很多吗?其实算算美帝在西线的76.2毫米坦克炮数量,你就知道每个车组能分到多少了,用美国人自己后来的记录来说,在1945年以前每个月每个车组仅仅能获得一发t4穿甲弹。而到了1945年2月,也仅仅是每个车组一次性接收5发t4穿甲弹。甚至美帝奋战在法国阿尔萨斯的第6集团军在1945年1月前没有接收过一发t4。

为啥会这么悲剧,关键的原因就是钨不够用的,哪怕是美帝这样的土豪都不能敞开了用。而且t4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完美,实际在战场上,t4的效果比实验中差不少,在800到100码(731到914米)的正常交战距离上,无法击穿黑豹改进型的正面装甲,只能击穿其侧面。

再回过头来说这个zis-2,原计划中它才是苏联应该广泛装备的坦克和反坦克炮,只不过因为战争的原因,其优先级一下子就掉了下去。历史上苏联也是在1943年之后遭遇了虎豹之后,感觉zis-3的火力不够用了,这才想重新发展zis-2。当然,我们也知道,zis-2依然没有迎来春天,在坦克炮竞争上,这一次将其pk下去的是后来的d-5系列。

虽然从穿甲威力角度讲d-5还不如zis-2,但是d-5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成本实在比zis-2低太多了(其身管和52-k高炮基本是一回事),所以zis-2极其发展型zis-4和zis-4m又一次被装甲兵放弃了(但是炮兵还是广泛装备了)。

而现在,当德国的黑豹第一次登上战场之后,敏感的红军装甲兵立刻就觉得火力不足了,认为很有必要给坦克和反坦克部队换装更好的火炮。而在这个问题上,图哈切夫斯基更欣赏zis-2系列,而李晓峰认为d-5系列就够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