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兵在1917 > 324 坦克炮之争(1)

324 坦克炮之争(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其中的这个57毫米反坦克炮就是后来的zis-2,(92厂获得了“斯大林工厂”的荣誉称号,全称为zavnistalina,所以该厂研制的火炮被称为zis型)。

zis-2在1940年服役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反坦克炮之一,这种火炮发射重3.14公斤的br-271穿甲弹可以达到1000米/秒的初速,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9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在1500米距离上仍然有75毫米的穿甲威力。

而且请注意,zis-2型并非当时格拉宾设计局研制的身管最长的57毫米炮,另一种1940年11月开始研制的zis-1kv型57毫米炮身管长达86倍口径。使用br-271时初速达1150米/秒,但是寿命过短。按格拉宾本人的说法:“射击40发后,初速和精度就明显下降,50发以后,炮弹就不旋转并且开始翻跟头(膛线被打秃了!)”,尽管格拉宾的说法有些夸张,但zis-1kv寿命过短是个不争的事实,后来zis-4也受到过类似的困扰。

可以看到,1943年以前,zis-2的威力是足够使用的,哪怕是经过改进的四号坦克碰上了zis-2也只有被吊打的份。但是很好很强大的zis-2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生产太麻烦而且造价太高。以至于产能十分有限,而且请注意zis-2诞生得有点“太晚”,从1940年开始,苏联已经开始准备战争了,而当时红军的普遍看法是45毫米火炮的威力和潜力有限,必须发展更好的反坦克炮取代他们。

为了尽快的完成这一任务,格拉宾设计局创造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性能不是很理想的f22加农炮身管和zis-2的炮架结合在一起,攒出了zis-3。这也就是后来红军炮兵的反坦克主力武器。至于zis-2则继续改进和发展,等工艺成熟之后再量产。

那么图哈切夫斯基听进去了吗?他要是能听进去就不是图哈切夫斯基了。不过好在此时的总参已经不是彼时的总参,总参谋长必须跟着军委的指挥棒走,所以他倡导的立刻进行明斯克反击战的计划被驳回了,不过也没有彻底的否定他的建议,而是将这场战役改为9月中下旬,等红军进行两个月的休整和补充之后再进行。

似乎是皆大欢喜了,其实不然,不管是李晓峰还是图哈切夫斯基都不满意这个结果,一个认为兵贵神速,另一个认为明斯克反击战这个设想就是垃圾,你说说能高兴得了吗?

“不高兴就对了,”托洛茨基很平静的说道,“要是事事都顺着安德烈同志的意见,那还要我们这些人做什么?”

这么说吧,其实这回故意跟李晓峰过不去的就是托洛茨基,说白了老托还是想打破沉默。逼着某仙人主动跟他合作从而赶图哈切夫斯基下台。要不然。那他就会不断地利用图哈切夫斯基给某仙人找麻烦。就是要烦死李晓峰。

这样的战术有作用吗?不好说,因为李晓峰虽然暂时能够忍耐,但这不代表他能一直忍耐,至少是没可能忍耐到1945年老托下台的那一刻。

当然,总所周知1941年卫国战争就爆发,zis-2的量产工作就被前线急迫的需求所取代了。对于红军来说,生产成本更高,生产技术更复杂的zis-2真心是用不起。只能拿zis-3先凑活了。

因为战争的关系。本来才应该是红军主力坦克炮的zis-2也只能退居幕后默默流泪了。所以只有一小部分炮兵和装甲兵获得了这种武器(炮兵是zis-2。而装甲兵则是t-34-57,其装备zis-2的改进版zis-4坦克炮,后来发展成为了zis-4m)。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围绕许多军事问题,李晓峰和图哈切夫斯基之间都爆发了直接或者间接的矛盾,双方的火气是越来越大。比如在坦克炮的问题上,双方就闹得很不愉快。

按照大部分同志的印象。苏联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性能是低于同时期世界先进水平的。比如苏联的76.2毫米坦克炮实际上仅仅比美国的75毫米m3坦克炮强那么一点,85毫米坦克炮还不如德国75毫米的kwk40和美帝的3英寸坦克炮(m7),至于d-10系列的100毫米也是不如德国88毫米的kwk43,只比kwk36强点。

事实真是这样吗?实际上这个问题很复杂,而且评论一门坦克炮是不是好用,得结合国力以及战场环境来看。甚至光说炮都是扯淡,再好的坦克炮也仅仅是炮,离开了先进的弹药光有炮有啥用?

就比如说,在1941年以前,红军的坦克炮真的比世界同等水平差很多吗?说实话。真不见得,当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坦克还在玩机枪和37毫米炮的时候。苏联用的是45毫米坦克炮,就这个45炮的性能来说,击毁同时期的其他坦克是基本没问题的。

但是当时苏联满足了吗?并没有满足,相反,苏联装甲兵和炮兵深感火力不足(纯属于自己吓唬自己),而且随着新一代坦克立项上马,更大威力的反坦克炮就提上了日程。比如格拉宾设计局就承接了57毫米和107毫米反坦克炮的研制任务。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