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224章:诸侯拿什么跟俺斗?

新筑的“邺”城长约两公里,宽一点七公里,以规模来跟一座“侯”级别的城池差不多。

智瑶没有强迫症,还是将不同类别进行了严格的规划,又根据事先掌握的风向将冶炼安排在下风位置,宿舍布置在上风区域;锻造作坊在冶炼区的隔壁,为的是就近获得铁锭、铜锭之类的物资;涉及到木材、皮革等等的产业一样有专门的划分,再分出各自更细的类别。

“此处便是学宫。”智瑶行走在一个高台之上。

这个高台的周边全是座位,不是椅子之类,环形的平台放上圃团就是一个座位,平台绕着中间的高台一阶又一阶环成一圈。

学宫就是个统称,智瑶更愿意称呼为研究院。

所以是个什么情况?直白说就是给技术人员用来交流的地方,遇上意见分歧也能来这里进行辩论。

如果谁有什么好想法,得出了初步的理论,认为某件东西很有用,或是想要集思广益,一样可以拿出来进行讨论。

因此这个学宫虽然是让人高台阔论的地方,谈的却不是什么文学,必须是跟技术侧有关。

不是智瑶歧视文学,单纯就是“邺”城的特殊性质。

跟文学有关的学府,智瑶早就有在建设,只不过是在“黄父”那边。

条件允许的话,智瑶也会建立文学相关的学宫,用来吸引列国的知识分子。

很现实的是,目前虽然是到了春秋晚期,真正掌握高深学识的人不会是什么流浪贵族。他们要是真的掌握秘笈,自己的家族就不会破败,哪怕是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到其他国家效力诸侯或贵族一样混得开,才不会沦落成战国时代的后辈那么惨。

在那种现实的社会环境下,智瑶真的开设文学性质的学宫,打从事实上就很难网罗到高级人才,歪瓜裂枣都不一定有几个。

毕竟,春秋晚期贵族的身份依旧混得开,哪怕是为了延续贵族的优越性,落魄贵族去其他家族谋求家臣的身份依旧会被接纳,得是名声多差或者脑子有坑才会连个混饭吃的地方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