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大忽悠开心得像个孩子。
相比于王逵、孙郎的异想天开,淮南李璟就是痴心妄想了。其实孙郎对淮南的评价算是比较中肯的,关于淮南内部的事务,将在后文呈现。
淮南李璟先灭闽国,再灭南楚,膨胀得不要不要的,在接收潭州后,就派李建期进驻益阳,准备收复朗州命全州刺史张峦挂帅桂州招讨使,准备南下收复桂州。打算一鼓作气,吞并南楚全境。
但是两路人马迟迟没有取得有效进展,白白耗费了许多人力财力。李璟便与群臣商议,说南楚人民原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期待我们的解放,然而我不但没有抚慰他们的伤痛,反而滥用武力,兵戈不止,有违我们世界警察的初衷呀,现在,我打算撤回部队,承认朗州刘言的统治,你们看如何呀?
主战派、“四凶五鬼”之一的冯延巳坚决反对,说我们淮南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初级小将领边镐,轻轻松松灭了强大的南楚,天下无不震惊,可是顷刻之间,南楚三分,而我们丧失其二,如果我们善罢甘休,岂不沦为天下笑柄?不如把权力放给前线将领,让他们见机行事。
李璟想停战,主要是出于财政困难的考虑,但是国际观瞻也是他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此时的淮南是一个超级大国、如日中天,是一个可以与契丹谈笑风生、与中原平起平坐的至少李璟同志自己这么认为。在李璟内心深处,他也倾向与主战派,希望前线会传来捷报。
于是,李璟派禁军将领侯训率五千人,南下全州,跟张峦会师,进攻桂州,与南汉发生正面冲突。
南汉军队以逸待劳,在险要地方设下埋伏,大败淮南军,侯训阵亡,张峦也只率领数百名残兵败将逃回全州。
再看朗州方面。
边镐虽然有“灭国之功”,但他的灭国过程过于顺利,不费一枪一弹、一兵一卒,马氏拱手献城,南楚不战而降。边镐难免也有些骄兵情绪,进驻潭州后,就成了“南楚太上皇”,拉帮结派,发展自身实力,不思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