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穿越三国之静水深流 129中秋宴会闹尴尬

信到后面,蔡威似乎渐渐找到了节奏,话语也逐步条理。开始絮叨起蔡妩信里提到的侄子,侄女,外甥们。一个个问长相,问年龄,问喜好,问学业,就是不敢问这些孩子们是否还知道有他这么一位小叔父小舅父的存在?在信中洋洋洒洒夹杂自己小时候的回忆说了一堆事情,末了才忐忐忑忑地写道自己当年出走给家里添了许多麻烦。清宵梦回,忆起往事,已经知道到当年自己是如何的任性狂妄,一意孤行。伤父母,累兄长,甚至劳累两个出嫁的姐姐,实在是不孝不悌至极。于蔡妩所言回许都的事,他知二姊是为他着想。只如今世易时移,他身后有几千的将士跟随。若之前他不回去只是因为还不到他要锦衣还乡,那如今便是因着他身上担负的责任,让他不能再像年少时那般意气用事。他不再是一个人,他得为他手下的弟兄们负责。他不能也不可以再如甩手掌柜一样,挑子一撂,拔腿就走。

蔡妩眼盯着那一句“同袍之义实难割舍”。又往后扫到“余离家时近八年。心头诸般酸苦甜辣不足为外人道也。今番落笔,书于二姊,盖因姊知弟甚深。”一时间只觉得自己胸口处五味杂陈:她家威儿长大了,可依旧还是她弟弟。没有因为时间而疏离,没有因地位淡漠。会像旧日一样,把心底的事情告诉她,然后话里话外地要她帮他。

蔡妩捏着信,又看看桌案上凌乱的纸张,几番挣扎最终还是把信都规整好,分装入信封。等待中秋节后她带着孩子们去一趟颍阳,把信送过去也把事情跟阿公他们说清楚。别的她开解不了,至少弟弟和父亲之间她还是能周旋一些的。

想到此蔡妩不禁又有些黯然:便是她再怎么为威儿原宥,都不及他亲自到父亲眼前更能为父亲解开心结。

蔡妩身后的杜若看着她自看信后又是落泪又是失落的样子,抿抿嘴小声开口:“姑娘,可是心里有什么不舒坦?”

蔡妩轻声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有些艰难地开口自我安慰:“其实……也没什么。威儿有了自己的事儿,我该为他高兴不是?”

杜若眨了眨眼,看看桌上的信偏头思考一会儿跟蔡妩说:“姑娘,您让二公子来许都是因为曹公下‘求贤令’的原因吗?其实要杜若说,若单单因为这个要二公子抛了荆州一切来许都着实有些委屈了。您看曹公求贤令下达后,来许都的人是不少,可那也是良莠不齐,还有些有怪癖的人。二公子若真来许都了,跟着这样的人一道,以他那性子还不定会闹出什么事来呢。”

蔡妩闻言疑惑挑挑眉,看向杜若好奇道:“你消息倒是灵通了。怪癖?威儿那性子,不被别人说古怪就是烧高香了。我还真不知什么样的怪癖还能让他看着不顺。”

杜若倾着身子手指门外:“姑娘还记得那天咱们出门在大街上碰到的那位衣衫不整的年轻人吗?回来后杜若曾让人打听过他。你猜猜他是谁?”

蔡妩想了想,老实地摇摇头:说来那年轻人她可着实有印象深刻,别人怎么评价她不知道,但蔡妩心里这爷是坐实了愤青中的狂飙突进分子的称谓!放眼许都,实在找不出第二个敢在望归楼上披头散发,宽衣解带的人。宽衣解带还不算,这爷还扒上人家酒楼护栏对着曹操出言不逊。而且口才还特好,从头到尾不带一个脏字,骂了半个时辰都不带重复一句。校场里下来的军官有看不过去跟他吵架的,都被他驳的哑口无言,不是要抓着人揍他,就是悻悻地离开跑司空府给曹操告状。

“那个年轻人是谁?”

“姑娘肯性想不到,他竟是孔文举大夫举荐给曹公的祢衡先生。”

蔡妩皱着眉:“祢……衡?祢正平吧?怎么那么熟悉呢?”

杜若笑了笑弯腰提示道:“姑娘前阵子教给照儿的小赋里,好像有一篇是以他写《鹦鹉赋》做示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