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默是在山区长大,虽然昆仑山与程默家乡那条山脉有所不同,可终是真正的大山脉,不是JS省的一些丘陵地区,对山区地形远比其他人熟悉。
程默家庭贫困,能吃苦,自小就能独立生活。如果不是这样,程默父亲死了后,至少程默没有办法照顾他妹妹了。也不是欧阳这四个弟子不能独立生活,而是在昆仑山那种艰苦的环境下,应对种种问题,则可能不及程默。
程默在董正明手下打工,颇得董正明器重,于是董正明时常让他外出采风,采风分为两种,一是去各个博物馆观察实物,一是考察一些地区的民族风情。
后面的作用,主要是这些年,一些少数民族的工艺文物,刀,服饰,也开始有了市场,虽然价格不高,因为缺乏系统性理论,反而易被钻空子。但想让赝品以假乱真,必须了解各地的民族风情以及其历史,特别是这些少数民族,史书往往看不到什么记载,只好派人亲自过去考察。欧阳教授对此十分反感,也不解释了。
多次外出采风,并且多是偏远的山区,则意味着程默有丰富的野外活动经验。
最后便是程默博杂的知识面,擅长绘画书法,特别是临摹李士达与吴彬的国画,惟妙惟肖。
李、吴都是明末的画家,两人画风不同之处是李士达用笔简洁,吴彬用笔繁复,但有许多共同处,皆多用白描法,画人时形象奇异,李士达的代表作《三驼图》,堪称华国最早的一幅漫画。
程默之所以选择他们临摹是有原因的,西方世界发达,所以一些著名的油画价格很高,然而论雅趣、诗情、意境,西方画远不及国画,越往前,这种风格越明显,作为一个现代人,很难临摹出古代国画里的那种味道。
不过自明末起,画风已经在转变,有一些画家已经接触到西方文明,开始尝试中西结合,开创新的画风,比如明朝画家曾鲸,中西融合,开创了肖像画新风。
以及白描法,这意味着容易临摹,当然这是程默的观点了,未必适合所有人的。
而且这两人名气不是那么太大,不太大,则意味着不会太受关注,风险性下降。
这两年拍卖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十几幅李、吴的作品,欧阳教授怀疑其中一半乃是自己这个得意学生仿造出来的赝品。
同时程默还涉猎到了瓷绘、各种雕刻,对古陶瓷、铜器、漆器同样略有研究,并且因为妹妹,还抽空钻研了中医与各种草药。
博杂则意味着不精,若是放在某一个项目上,程默远不及梁王李胡中的任何一个人,但放在昆仑山那种复杂而又艰苦的环境中,又是如此地诡异,需要许多专业人才,更需要一个“多功能”人才总掌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