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王烈募兵
随着建兴二年九月八日黎明的到来,沧县县城内的百姓惊讶的发现,昨夜还在沧县耀武扬威的渤海徐氏,竟然在一夜之间沦为了那个“窝囊县令”的阶下囚。
一个众人眼中的窝囊废,竟然也敢对渤海徐氏下手?实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事实却让他们明白,这沧县真是变天了——
大街小巷也已经布满了安民告示,每张告示前都有两名沧县的军卒给不识字的百姓讲解,而且态度极其和蔼。
县内各里的里长却分散在县城内外,敲着锣鼓,走街串巷、深入乡镇高声宣传:“徐氏无德,残害百姓,今日我大晋幽州章武郡太守令狐艾、长史王烈,沧县县令庞冲,联手驱逐徐氏,还我沧县百姓安定。此次清剿,只诛首恶,从犯若能悔改,既往不咎。
但为防宵小作祟,请诸位父老乡亲注意,身边如有徐氏余孽,或曾为徐氏打手作恶,请去县衙举报,举报属实者奖钱一千;同时,敦促作恶从犯主动来县衙交代罪过,主动交代者赦免其罪,否则严惩不殆。”
这样的高调宣传加上告示,却让谢艾的预计出现了偏差。
只不过这偏差是往好的方面进行的。
宣传根本没有用上上一个时辰,只不过半个时辰,消息就传遍了不大的沧县县城。
县城外的各个乡镇也都被惊动,各地百姓纷纷行动。
很快,第一批徐府的余孽被押解到县衙,有那不来的,直接被捆绑,打得鼻青脸肿。
这其中,十有***是徐府余孽,但也有一部分却是因为平时作恶被人趁机绑来,却也解决了一些积年陈案。
但也有一些分明是邻里间互有过节,于是互相揪着着对方来县衙举报,皆称对方是徐氏一族的余孽。
王烈哭笑不得,索性找来几个徐府的家奴,严令他们挨个辨认。
而这个时候,庞冲终于显示出了自己的能留,这个平日里不闻政务的窝囊县令,在公堂上明辨是非、断案判决,却是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却不愧是一名能吏。
就连本来颇有些不起庞冲的荀崧都竖起大拇指。
这边徐氏余孽不断被押送进县衙,那边王烈则连夜让苏良带领人马趁城外徐氏设置的几个大小庄园还没发觉前,对其进行围剿,同时将城内外居住的豪强、小士族请来县城。
所谓请来,其实与绑来差不了多少。
王烈现在也没有耐心和他们讲礼貌、讲道德,沧县必须收服,而且要在短期能安定下来,这样才能迎接即将到来更加动荡的乱局。
所以,这些人要么归附,要么被杀,王烈留给他们的选择并不多,也不会给他们太多考虑的事件,至于事后如何和世人交代,很简单,这些人都是在战乱中被杀,与他王烈何干?
在那些大小豪强、士族族长请来后,荀崧再次面,按照王烈的安排,荀崧要做的就是以大晋朝廷的名义对他们进行安抚。
这些人也都听过荀崧的名头,虽然不过是四品官员,但毕竟曾经是中央官吏,还是远胜渤海徐氏的颍川荀氏,有这样长者出面,对安抚人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而且荀崧此刻已经对王烈的所作所为,十分佩服,手段霹雳,性格沉稳,这样的少年才不愧是人杰之名。
更何况,王烈对其十分尊重,不但答应帮助荀崧把老母的坟墓迁回颍川,更主动要求写信给刘琨,请他上书至尊,表荀崧孝道,并恢复其官职。
不过,在经历了这些变故后,荀崧的求名之心其实已经淡薄了很多,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一子一女的前程。
其时,荀崧原配早亡,长子荀蕤和长女荀灌皆为续弦所生,都一直陪他在沧县守孝。
荀蕤年方十六,按年龄,如果世道安稳,应该已经入品,但荀崧远离朝堂多年,又和家族失去联系日久,本身颍川荀氏这一时期也没有什么官员在朝,所以就一直耽搁下来。
荀崧爱子心切,拉下脸来,恳请王烈向刘琨举荐荀蕤,再由刘琨向朝廷推举。
至于历史上想荀崧次子荀羡,此刻还在娘胎之中,没有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