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想着,这样做着。许仙的心境恢复平和,不再受浊气干扰,—心—意做起卷子来了。
他这—做,审卷的主考郁闷了。因为许仙的卷子,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出这拍老朱马屁的味道。
“这士子怎么如此揣摩上意?”王文火大。
揣摩上意,这在这时代也许还是个不传之乡,但是在后世,对那些参加不知多少后世中考、摸底考、高考的学子们来说,这就是个基本功。
在后世,任何考生想拿高分,都要揣摩出卷者的心意,他的考点何在?
举一个简单不占字数,众人皆知的例子。
后世小学考卷有这么一题,填空,雪融化了,答:“化成水。”满分。答:“春天来了。”零分。
这样苛刻的制度下,哪个想在学业上有所进步的学子,敢不好好揣摩出卷人的心意。
这方面不是天赋,是长达十几年的训练结果。从这方面说,古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只要揣摩一个上意,便够了。他们的人生是幸福的。
而更多的人却根本不用去揣摩上意,人家玩的就是个性。不然,哪儿来的魏晋名士。
相比较而言,现代人就悲惨多了。只想想那么多的考卷,每一张考卷背后的出卷人又有多少?走入大学,步入社会,又有多少上意需要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