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曾听人说起过此人,只是风闻不佳甚至可以说是臭名昭著……”
韩绛沉思片刻说道:“并州不比杭州繁华,然近于边境,先前颍国公知并州轻动寡谋,辄兴堡寨,屈野之衄(音同女,失败之意),为国深耻……孙元规知并州苛暴不法,宴饮无度,长此以往终究会酿出大祸……”
王景范微微一笑对韩绛的说法不可置否,只是轻轻的摇摇头。韩绛虽然是为自己找借口,但是王景范也听明白了,说是对付孙沔,实际上他们瞄准的是孙沔知并州的前任颍国公——后世国人万人之中九千九百人知包拯,九千人必知颍国公,这个颍国公便是“遗臭万年”的庞籍,在后世小说中专门与包拯作对的“庞太师”,甚至后世小说中有庞太师过大寿专门请客吃包子,客人们被包子撑的要死临走还要打包带走一堆包子的笑话。
若说谁能够让王景范感到哀叹的人物,颍国公庞籍必然是其中一位,庞籍亦有词入《全宋词》,这么一个有名的人物,他的小传自然是非常丰富。不过庞籍的小传与父亲将给他后世关于包拯故事中的“庞太师”相差的未免有些太大,可谓是一天一地南辕北辙。父亲对此的解释是后人的杜撰,稍微了解大宋官制的人都知道“太师”不过是虚衔,只是亲王、宰相、使相等的加官,并不具有先前历朝历代的显赫权威,而根据庞籍的小传来看他到去世也只是赠司空,距离太师还有好几步要走。
后人能够记住庞籍并非是因为他有多出色,而是因为他在小说中是包拯的死对头。王景范不清楚包拯和庞籍到底是什么关系,但两者绝对不可能如同小说中那样生尖锐的冲突——两者并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庞籍拜相可是当前最后一个独相,后面的梁适、陈执中虽是拜相但却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更何况眼下的御史中丞包拯了,最重要的是王景范不相信作为范仲淹的好友,司马光和狄青等人的恩师,曾当众烧毁《内东门议制》坚决违背刘太后遗旨支持当今皇帝亲政的官员会与刚直不阿的包拯是死对头,就算两人有矛盾也不会到了当众ji化的程度。</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