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的前身实际上是东林书社,明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人在其中讲学,东林书社成立。同年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规定每年举行大会一、二次,每月小会一次。
东林学派的兴起初期,标榜气节,崇尚实学,对于扭转士风起了积极的作用。他们在讲学中经常触及社会现实问题,议论如何改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状况。
高攀龙曾经指出:“此时民不聊生,大乱即将来临。”顾宪成也感到,危机四伏的政治形势已如同“抱柴于烈火之上”;他因而认为,在朝廷做官的不考虑朝政,在地方做官的不留心民生,隐退乡里的不关心世道,都是不足取的。他们把读书、讲学同关心国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东林书院既讲学又议政,吸引着许多有志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评朝政而被贬斥的官吏。他们不顾路途遥远,纷来沓至,人数之多,竟使东林书院的学舍都容不下。
一部分在朝任职的正直官员,也同东林讲学者遥相应合。东林书院实际上成了一个舆论中心,这里的人们逐渐由一个学术团体形成为一个政治派别,从而被称为“东林党”。
而东林党的形成,也是明末党政的根源,东林党人的初心也开始改变,从仗义执言变成了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从议论如何改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状况,到议论如何从百姓身上攫取更大的利益。
东林党在朝廷中一家独大,开始左右朝纲,把持皇权,并且东林党人贪得无厌,损公肥私,导致朝廷税收困难,财政紧张。
天启年间,为了对付日益壮大的东林党,天启皇帝朱由校重用魏忠贤等宦官,开征矿税等税赋,天启皇帝的这个行为,虽然有利于充实国库,但是却极大的损害了东林党的利益,所以年轻力壮的天启皇帝在落水后竟然莫名其妙的驾崩了。
现在看来,天启皇帝的驾崩可能和东林党脱不了干系。
到了崇祯初年,东林党和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斗争激烈,形成党争派斗。
朱慈烺也不知道自己的便宜皇帝老子崇祯是怎么想的,竟然一登基就自废武功,把能够压制东林党的魏忠贤给解决了。wWw.七Kzw.org
导致东林党又是一家独大,没人能够制衡约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