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高老,日日在书院里一丝都不曾懈怠,朕也听说了,高老还如当年一般啊。”
高老:“传道、受业、解惑,活到老,学到老,一把年纪再看圣人言与以往都有不同感触,圣人真是肺腑之言,只是当年已惘然。现在授课就是想着传于后人,避免走弯路,哪怕少走一些。”
皇帝:“高老,所言极是。”皇帝一顿寒暄就要说正题了,“高老,不知楚郡王的课业如何呀?”
高老很意外,皇帝怎么突然问起了稽鸿浩了,只能如实回答:“老臣不知呀,郡王还在封地,老臣就是有心教授,也是鞭长莫及呀!”
皇帝:“朕听闻高老格外对稽氏子孙督促学业。”
高老:“皇室关乎整个大宣的国运。”
皇帝:“那就辛苦高老也教教稽鸿浩,山高路远,给他传些书信讲义也好。”
高老:“不如……陛下,把楚郡王接回帝都。”
皇帝:“现在不能接,一是宫中过的太清苦了。二是现今这帝都的传言对他也不够好,自己一人在帝都,才十一岁,动不动就哭生病就不好的。再有人说朕是把他当质子,这不反而挑拨了朕与康王的兄弟情义。”
高老一见皇帝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老臣,谨遵圣命。”
澄玖知道后,高兴极了,对于自己的书案上的书说:“稽鸿浩,皇家可没有想把你养废啊,想不学无术、自甘堕落都不行。我只是帮着出主意了,让你一心向学总没有错吧,可不要怪我呦。”屋里的几位侍女看着幸灾乐祸的公主,对稽鸿浩却实在生不出一丝毫的同情。自己家的公主,考完院试后,这样的忙碌,也会读书。这几日徐先生又有信来,比往常还要厚些。那位稽鸿浩急了就会跳来跳去的,现在谁还惯着他。
高老也是说到做到,第二天就给康王去了信,夹杂着也是厚厚的一份书稿。
稽鸿浩的苦日子要来了,高老安排了课业给他,天知道他收到时会是什么痛苦表情。据安排在封地康王府的暗卫来报是:稽鸿浩基本拿笔都不太会了,那字写出来,康王妃都动怒了。
澄玖知道后没有表情是说:“很好,很尽职呀。”这消息让澄玖的心很舒畅。还有一个消息就是:在封地发现有人盯着王府。
澄玖心想:盯着王府的是什么人呀?应该不是自己人。这背后多少人盯着皇位呀。这康王惹着谁了?
澄玖那里能想到,自己的这个主意,皇帝采纳后,被人认为皇位还是有心要传位为稽鸿浩,不然怎么会督促高老教授百里之外的稽鸿浩呢。稽鸿浩的性命还是挺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