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设监察之职,加强对朝中百官之监督,凡有徇私枉法、结党营私者,一律严惩。
其三,规范吏治,重新制定考核标准,确保贤能之士得以重用。
一时间,刑道荣威震朝野。
刑道荣虽已肃清叛乱,然朝中权臣余党犹存,未敢掉以轻心。
此时,洛阳城内表面安稳,实则暗涌潜伏。
权臣余党虽畏刑道荣之威,然心怀不甘,暗谋反扑。
其首领杜氏者,身居朝堂要职,素来与李氏同党。
李氏既诛,杜氏心怀畏惧,佯作归顺,暗中却纠集余党,伺机再起。
杜氏深知刑道荣警觉,不敢轻举妄动,乃假托善行,以取信朝中官员。
每逢朝会,杜氏皆在刑道荣前恭维新帝,称颂刑道荣之功,俨然效忠朝廷之貌。
刑道荣察其言行矛盾,心知其伪,然表面仍不动声色,令监察官暗中窥探。
杜氏密会余党,设策谋划,欲藉刑道荣之力,再掌朝政。
其计议道:“刑公威权隆重,众人皆敬惧之。然权柄过重,亦非社稷之福。吾等当乘其不备,联合朝中其他大臣,共同上奏新帝,请刑公让贤,以平内外之心。”
众余党唯唯称善,纷纷献策。
于是杜氏密结朝中数位高官,连同朝外驻守大将,共同图谋除去刑道荣。
刑道荣虽未得杜氏谋反之证,然暗中已觉察其异动,遂密召张辽至府,问曰:“吾观杜氏与数位高官近来言行诡异,恐有不轨之心。汝可知其详情否?”
张辽俯首答曰:“杜氏素与李氏结党,今李氏既诛,杜氏内心恐惧,定有反扑之谋。且杜氏近日与驻守大将往来密切,恐其已成勾连。”
刑道荣默然,心生计策,乃命张辽密察杜氏行踪,并潜布密探于其党羽之间,以求掌握实情。
数日后,张辽获悉杜氏密会余党之所,遂将消息报于刑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