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来守! > 第95章 甘薯阁老

第95章 甘薯阁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闻言,被称为“徐先生”的中年人一怔,心想东厂的差役竟如此神通广大?连自己闲暇时所做的小事都了如指掌。

尽管满腹疑虑,"徐先生"却不失礼节,连忙回应:"禀朱公子,这些年我闲来无事,确实尝试种植了一些。"

红薯流入大明已有段时日,因其产量丰富,却因朝廷忽视和口感与传统作物的差距,始终未能普及,仅在福建等沿海地带偶尔可见。

"产量可喜吗?"

原以为只是轻松的闲聊,少年的详细询问让"徐先生"脸上掠过一丝诧异,但他仍认真回答:"产量是稻米的好几倍... "

“徐先生不必拘谨,这样反倒让我感到不自在。”少年轻笑,伸出手在中年人惊讶的目光中拂去他肩头的尘土。

“公子说的是。”感受到年轻人流露出的友善,中年人脸上绽放笑容,紧绷的身体也松弛下来。

他叫徐光启,南直隶松江府人士,万历三十二年高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但仕途并不平坦。

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失利后,他曾多次上奏万历皇帝,请求练兵。

后来因琐事愤而辞官归乡,直至天启元年才被重新启用,提倡重视火器,积极购入西洋火炮。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大明的任何一个百姓都能理解,几倍于稻米意味着什么。

"能广泛种植吗?"

话题渐入深处,"徐先生"收起先前的随和,意识到这可能是天子对他的考验。

然而,由于不满“九千岁”的专政,他又一次辞职回乡。辽东战场上,正是得益于他采购的红夷大炮,才有了不久前的“宁锦大捷”。

不久前,他在家乡收到同窗好友李邦华的信,邀请他进京共商整顿神机营之事。

没有丝毫迟疑,收拾行李带上两个随从,他便日夜兼程乘船赶往京城,甚至没在家乡过新年。

本以为这次进京会重操旧业,继续练兵、整治火器,但他没想到,从未谋面的天子得知他进京后,立即召见他“面见圣上”,地点就在人潮汹涌的长安大街。

少年微笑,仿佛不经意地问道:“我听说,徐先生在家乡时,一直在种植甘薯?”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