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白榆冷得实在受不了,创造了一个机会,开始向小姑娘买柴。
然后渐渐地,买了几次之后,因为柴火远远高于市场价格,所以那个小姑娘有一些心中愧疚,她开始和白榆攀谈,甚至给白榆带一些吃食过来。
白榆给自己编造了一个犯了错误,被前面那个尼姑庵给赶出来的尼姑身份。
小姑娘的身份不出意外,有点凄惨。
父亲死了,家里没有劳力,“她”和母亲逃荒到这里被好心人收留,伪装成一个小子,干一些苦活照顾她的母亲。
母亲病重了。
“他”伪装成男孩子的样子确实是有一些粗糙,但是白榆没有戳穿对方是小姑娘的身份。
因为“他”长得实在瘦小而且年纪还小,也干不了什么太重的活。有的时候去城里打一些短工。
有的时候甚至会去行乞。
但是更多的时候是砍一些柴,然后回家烧成炭,再卖给城里的那些贵人们。
“他”的手总是黑乎乎的,脸也黑乎乎的,大概就是因为这样没有被人认出身份吧。
白榆也并没有与之过多亲近,只是用稍高一些的价格买她的炭。
小姑娘送来的那些吃食白榆也没有吃过两次,唯有的两次是看到她自己吃了白榆才跟着吃。
她们对彼此都带着很深的警惕,但是又因为彼此短暂地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和谐。
而且小姑娘很聪明很会变通,在白榆说自己身体不好没有办法下山买东西之后,她开始帮着白榆跑腿。
于是白榆因为天气变冷,开始有一些艰难的生活,又变得快乐起来。
不光有了各种各样市面上的小零嘴,有了新的话本子,新的被子,足够过冬用的炭火,甚至还有了一个……小朋友。
小姑娘大概是感觉到了白榆故作冷漠外表之下的温柔,开始越发地亲近白榆。
偶尔会留在白榆这里吃一口东西,也会和白榆说上几句平日里不敢跟别人说的话。
“这山中不让砍柴,我只能在晚上的时候偷偷地来,你在这山中见到过其他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