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67章 抢救大明宝钞

高频次的买卖,极大限度上繁荣了经济。

大明的gdp涨势迅猛,在这样的趋势下,各个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造就不少精英产业。

福兮祸兮,在繁荣之下,也埋藏着祸根。

若长此以往下去,大明宝钞迟早会被百姓摒弃。

朝廷的大量印钞,最终收割的是百姓的财富,待到有朝一日,百姓对大明宝钞彻底失去信任,那带来的后果,几乎是不可承受的。

市场最能体现优胜劣汰,这一点儿,非人力能左右,莫说朱祁镇,就是朱元璋来了,也控制不了。

其实李青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的大明宝钞贬值速度,远比这时大得多的多。

洪武八年,一贯钞=一两银子=一千文铜钱。

洪武二十三年,一贯钞=二百五十文。

洪武二十七年,一贯钞=一百六十文。

……

正统十三年,一贯钞=两文钱。

成化年间,一贯钞,一文不值。

因为他的缘故,朱元璋没无脑印钞,朱棣也是有节制的印钞,小胖父子也是如此,加上打通了海洋贸易,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宝钞的贬值速度。

但若不及时补救,早晚还会一文不值。

老朱家人不懂经济,李青还是知道的,货币失去了信用,对经济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必须得救,至少在大量白银未流入大明,白银无法承接住经济之前,大明宝钞不能倒下。

不然这繁荣景象,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