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来,李青倒不用站在文官集团对立面了。
但同样的,朱祁镇也没了退路。
朱祁镇说了一堆套话,直到没词儿了,才话锋一转:“但现在镇守大臣皆出自文官,这一点就很不妥,朕决定,即日起,将所有镇守大臣召回,且废除文臣镇守地方的制度。”
“刷——!”
众大佬齐齐变色,这对他们的影响太大了。
此制度一旦更改,那他们的权势将大幅度缩水,不少文臣都想到了洪武、永乐朝,被武将支配的恐惧。
“皇上三思!”郭琎率先出班。
现如今他地位水涨船高,作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他必须得站在前面,才能稳住他的天官地位,形象。
“且慢三思。”朱祁镇打断道,“朕还没说完呢。”
“……是。”郭琎讪讪回班。
朱祁镇继续道:“太祖规定,官员凡是满七十岁,须致仕还乡,朕看着众卿一把年纪,还要为国事操劳,真是于心不忍,遂决定,即日起,恢复祖制。”
“啊?”
这下,众大佬都傻眼了。
郭琎七十一,胡濙六十八,王骥六十六,杨溥七十,刘中敷六十九……
按朱祁镇这个逻辑,这些人不是原地退休,就是在退休的路上。
能混到尚书、侍郎的人,没几个年轻的,一是考科举就浪费了大把光阴,二是熬资历。
从新科进士,熬到侍郎、尚书这个职位,打底也得二十年,甚至更久。
于谦是因为李青,外加当初骂朱高煦,让朱瞻基极为欣赏的缘故,才得以迅速攀升,其他人可没这么好的命。
运气差点儿的,在翰林院一呆就是十几二十年,甚至永远出不了头。
好不容易熬到这个位置,谁想走?
人走茶凉的道理谁都明白,杨士奇便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