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刺明() 第0685章 亩产量三万斤

说到这里,张准的语调,逐渐的低沉下去,冷峻的说道:“外面的情势,或许你们不太清楚,才没有感觉到推广这些外来作物的紧迫性。我现在告诉你们,外面的情况,非常的不乐观。”

“长期的战乱,长期的干旱,导致大片的田地荒芜,今年的粮食产量,必然会大大的减产。没有了粮食,就会产生大群的灾民。我估计,到时候会有大量的灾民涌入山东。要是我们没有足够的粮食救济,我们自己也会乱。”

“然而,水稻和小麦这两项主要的农作物,想要一下子提升太多的产量,不太可能。因此,我们还是要在其他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在玉米、红薯、土豆这三者上下功夫。宋应星,你对水稻和小麦的研究,都很有经验,我希望你可以专心致志的对这三样的农作物进行研究。”

宋应星有点不情愿的说道:“谨遵大人的吩咐。”

他的确有点排斥外来的农作物。这种思想,他从小就有,并不是长大以后才形成的。在他看来,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连老祖宗的东西,都不给予真正的重视,整天想着外来的农作物,那算什么事?搞好自己的本行是正经!

张准想了想,缓缓的说道:“宋应星,我告诉你,玉米的最高产量,可以达到每亩两千斤……”

宋应星失声说道:“什么?两千斤?”

难怪他有这么大的反应。当时的粮食最高亩产量,乃是江南最好的稻田,大概每亩产量在五百斤以上。一般的水田,都是在四百斤左右。要是在黄河流域,水稻的产量,还要更低一些,通常只有三百斤,有的甚至还不到三百斤。至于小麦的亩产量,一般也是三百斤左右。这个玉米的产量,每亩地居然可以达到两千斤,那实在是太骇人了。

如果每亩地玉米产量可以达到两千斤的话,青州府总共有三百多万亩的田地,加上山区的土地,超过一千万亩,可以用来种植玉米。每亩两千斤,一千万亩,就是足足……宋应星感觉自己的思维,有点跟不上了,脑海里甚至有点窒息的感觉。

张准看到宋应星的惊讶表情,就知道自己惊吓到这位明朝的农业科学家了。也难怪,玉米亩产量两千斤,是四百年以后才达到的。这个数字,也基本上是试验田的数字。为了达到这个产量,玉米的种子,经过精心的培育,生产过程,也得到全方位的监管,才有这样的惊人产量。在明朝,两千斤是肯定达不到的,有五百斤就很不错了。

但是,张准决定不揭穿这里面的隐情。他决定用这个数字,来刺激一下宋应星,让宋应星有点愚昧的自大思想,出现裂缝。自己对宋应星有期望,有期待,还有给他一点点的压力。玉米是外面传来的农作物,咱中国人什么都好,就是一点不好,天朝上国的思想很严重,反映到农业生产方面,只看重粮食作物,只看重五谷,其他的都被蔑视。玉米这个外来的新生物,被蔑视是自然的。

说真的,玉米传到中国,已经至少有三十年的历史了。在万历初年,随着海上贸易的放开,玉米就传入了福建等地。福建当地的官府,在开始的时候,也曾经小规模的推广过种植。但是,为什么后世这么好的东西,无法迅速的推广开来?无非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当时的玉米,产量其实不咋的,和水稻、小麦相比,完全没有优势。一般屋前屋后的玉米产量,都只有两百斤左右。因此,要让百姓不种水稻和小麦,改种玉米,那是不可能的。第二个,就是玉米不太好吃。没改良过的玉米,的确很难吃。玉米刚刚传进来的时候,福建当地的民众,都是拿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