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刺明(校对版) > 第1057章 华夏帝国开国典礼(2)

第1057章 华夏帝国开国典礼(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要是世界的发展,没有大的变化,统治中东地区的,应该是奥斯曼帝国(土耳其苏丹)。这是一个真正的庞大的帝国,横跨欧洲、亚洲和非洲。十七世纪,正是它最强大的时候。

奥斯曼帝国应该拥有超过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超过三千万的人口。由于是政教合一的帝国,所有的信徒,就是军队。因此,它的军队数量,还是非常强大的。其中最精锐的,估计就是它的近卫军,还有火枪兵了。

在张准穿越到来之前,世界上最精良的火枪,就是奥斯曼帝国的鲁密铳。这是一种有双层枪管,可以赋予枪弹更高准确度的滑膛枪。张准得到样品以后,反复研究,始终无法复制出来。可想而知,大量装备了鲁密铳的奥斯曼近卫军,战斗力会有多么的强大。

当然,鲁密铳的技术,就算再先进,毕竟也是古老的滑膛枪。和作为线膛枪的虎贲铳相比,还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倒是中亚地区的气候和地形,会给虎贲军带来很大的麻烦。此外,当地的宗教,也是很大的威胁。在采取军事行动的同时,必须让佛教徒先行。

虎贲军在过了中亚地区以后,继续向西,就要和奥斯曼帝国干仗了。两个大国打仗,只怕短时间内是无法结束的。这对于张准的新帝国来说,将是很大的考验。几百年前的怛罗斯战役,唐军就是失败在当时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之下。

事实上,就是陕西行都司,也就是今天的甘肃,朝廷的控制能力,都相当弱。明朝对于边疆地区的控制,主要是依靠卫所军户。将大量的军户,从内地迁徙过来,充实当地的人口。在明朝中前期的时候,这样的政策,还有一点效果。但是到了后期,就完蛋了。

和内地的很多卫所一样,陕西行都司的主要卫所,如甘州卫、肃州卫、永昌卫、凉州卫、西宁卫等,军户逃亡的情况,都十分的严重。特别是最西边的肃州卫,几乎已经是荡然无存。明军原本插在嘉峪关上的军旗,都已经消失了上百年了。

特别是在万历中期,宁夏的哱拜造反,对陕西行都司的影响特别多。当时,甘肃的很多卫所,都跟哱拜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在经历了哱拜的叛乱以后,甘肃各地的卫所,几乎都被清洗过。但是,清洗容易,想要补充回来就难了。

明末,没有人愿意当军户,更没有人愿意到甘肃来当军户。到甘肃来当军户,还不如落草为寇呢。朝廷几次想要补充甘肃卫所的兵员,都不了了之。没有钱,没有人,怎么补充?到后来,陕西起义军造反,甘肃等地的卫所,要么附庸,要么是逃散,一百个卫所军户里面,估计剩下来的不到十个了。

事实上,到了崇祯年间,生活在甘肃这一带的,主要是蒙古的鞑靼部。他们和蒙古的土默特部落有些微弱的联系。但是从来不接受土默特部落的指挥。这些人,要是可以从明朝获得好处,就会归顺,听明朝的调遣。要是对或得的利益不满,马上就翻脸不认人。用有奶便是娘来形容这些人,一点都不过分。

张准每天对着世界试图琢磨,觉得要从陆地上征服奥斯曼帝国,的确是有点困难。部队的战斗力暂且不说,民众的支持暂且不说,宗教什么乱七八糟的暂且不说,光是后勤运输,就能要新帝国的命。可以肯定,张准绝对没有这么多的人手,向中亚地区输送后勤物资。

事实上,陆地上的运输,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要将一斤的粮食,从西安送到嘉峪关,路上就要额外消耗三十斤的粮食。更不要说送到更远的中亚地区了。除了巨大的消耗,时间也是很要命的。从西安到嘉峪关,步行至少需要三个月。这样的效率,绝对是伤不起的。

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当地的人,对伊斯兰教的信仰,有逐渐扩大并且深化的趋势。这对于汉人帝国来说,的确不是一件好事。伊斯兰教的扩张性非常强,一旦让他们在当地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以后想要清除,就非常困难了。

倒不是张准对伊斯兰教有什么成见,只是这样的宗教,对于新帝国的统治,是相当不利的。他不希望看到自己的统治区域下面,有庞大的穆斯林群体出现。对于张准来说,蒙古人

信教,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但是,他们应该而且只能是信仰佛教。

在朝廷投降以后,虎贲军的骑兵,开始向甘肃各地进军。他们向张准反馈了一个现象,就是当地的鞑靼人,还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人,都联合起来,想要阻挡虎贲军进入甘肃。摇摆不定的陕西起义军,也有部分人悄悄的向西,试图和鞑靼人取得联系。

张准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因此,虎贲军必须向西,一直向西,一直将鞑靼部全部臣服为止。在鞑靼部的西面,是吐鲁番(今新疆哈密周围)和叶儿羌(今新疆南部)等地。这些地区,虎贲军当然也要拿在手里。但是,这还不够。在拿下了吐鲁番和叶儿羌以后,虎贲军还要继续向西,将中亚地区控制起来。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