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刺明(校对版) 第0451章 六月,粮食大丰收

张准不以为然的说。

对于闻香教围攻登州城,张准是一点都不看好的。登州城一直是山东的海防重镇,城墙坚固,驻兵众多。除非是有重炮,又或者是懂得爆破技术,否则,休想攻进去登州城。闻香教两样都没有,光是拿人命上去填,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闻香教的战斗意志,还没有强到奋不顾身,前赴后继的地步。只要伤亡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就不得不后退了。

此外,登州城还有个其他城市没有的特点,就是濒临大海,随时可以得到东江镇的增援。登州城的北门,就是海港,有登州水师在这里驻扎。东江镇的援兵可以源源不断的而在这里登陆。闻香教没有水军,无法切断登州城的援兵,意味着他们将要面对整个东江镇的明军。

因此,就算闻香教的手上有了一些武器,由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科学的训练,肯定不是明军战兵的对手。闻香教攻打登州城的行动,最多坚持几天的时间,一旦东江镇的援军赶到,他们就不得不撤退了。

当然,闻香教的起义,对于天下的震动,也是极大的。朝廷不用说了,当然是下令严厉清剿。山东巡抚朱大典和登莱巡抚阮大铖,都接到了严令,要彻底的铲除闻香教,不许任何人漏网。就是高弘图和张慎言二人,也对闻香教的闹腾,表示了高度的关注。

事实上,两人对闻香教都相当的反感。闻香教不从事生产,专职破坏,是两人最痛恨的。同时,闻香教曾经杀了孟子的后人,成为天下士子的众矢之的,也是重要的原因。他们两个都是读书人,读的就是孔孟之道,现在,闻香教连亚圣的后人都给杀了,他们怎么可能对闻香教有好感?同样是由于这个原因,朝廷根本不敢和闻香教有任何的招抚行动,每次闻香教起事,都必然是要求严令剿杀的。

登莱巡抚阮大铖对闻香教的恐惧,显然是在张准之上。得到闻香教起事的消息,他又慌又急,急忙调集兵力,对莱阳进行围剿。东江镇总兵沈世奎也不敢怠慢,急忙派遣战兵进入登州城,协同阮大铖一起剿杀闻香教。

闻香教的主力,有三支,分别是红衣神兵、白衣神兵、蓝衣神兵。红衣神兵属于教主王益伦的统率,白衣神兵却是属于白莲圣母徐青鸾的统率,至于蓝衣神兵,两人各自统率一部分,也有部分蓝衣神兵是独立的。根据有关的情报,闻香教的骨干兵力,大概有五万人左右。当然,这些所谓的骨干,距离真正的军队,还有很远的距离。

果然,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登州府的战兵,成功的挡住了闻香教对登州城的进攻。在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代价以后,闻香教不得不考虑撤退。登州城内的明军随即出城来,试图反击闻香教,将其一举歼灭。但是,明军的计划,同样没有成功。

得到张准大量武器支援的闻香教,并没有退缩,就在登州城的外面,和明军展开激战。单就人数而言,闻香教的人数无比要比明军多得多。遗憾的是,闻香教仅仅是得到了武器,并没有科学的组织和训练,并不能完全对抗官兵,不得不逐渐的后撤。

同样的是,明军战兵想要一下子将闻香教压下去,却也做不到。登州府的战兵原来都已经抽调空了,现在出战的,都是东江镇的战兵。东江镇还要防止鞑子的袭扰,不可能出动全部的战兵。因此,双方的战事,在莱阳、栖霞、招远三个县之间的三角区域纠缠,旷日持久。

张准自然是冷眼旁观,无动于衷。闻香教和东江镇拼杀得越厉害,消耗的力量越多,他日后入主登州府的阻力就越小,他何必干涉呢?两家打得是越热烈越好啊!

转眼间,五月份就过去了。

张慎言在莱州府的微服私访行动,终于是结束了,随即悄悄的离开了莱州府。离开的时候,老头子并没有来见张准,也不知道老头子是怎么想的。不过,张准也不期望老头子一下就会改换门庭,投靠到自己的麾下来,倒也不是很在意。他和张慎言之间的较量,现在才仅仅是开始。

五月底,朝廷有消息传来,大学士吴宗达致仕。吴宗达与温体仁同在崇祯三年(1630年)六月并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温体仁在阁时只与周延儒互为援手,而同他人不合。惟吴宗达能为之下,故其在阁六年,与温体仁交欢无间,实徒充位而已。

在高弘图起草的《讨奸檄》里面,这位吴大学士同样是榜上有名。他的致仕,标志着温体仁集团开始承受不住压力了。辽东有鞑子,中原有陕西的乱军,山东有张准和闻香教,整个大明朝,唯一比较安静的地方,恐怕就是江南了。然而,谁又能保证,下次还会不会有张准这样的疯子,杀到江南去兴风作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