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之后,就没有完全根据功绩来排序了,有个“死者为大”的考虑在里面,同时也减少在世之人因排序问题而产生一些不平衡。
代国公折从阮,镇守府、麟,抵御契丹,保土安民二十载,又有平定西北六州戎乱之功,在枢密院时,协理军政,加强朝廷对禁军掌控,也有建树。
兖国公王朴,距离其逝去还不足一个月,当时皇帝的重视,引起的轰动,如今还停留在众人的记忆中。再加其,进献平边策略,制定国策,治河,馈军,大治淮南,这系列的功劳,也足以使其安稳处其行列。
瀛国公冯道,作为几代元老,名声上惹人非议,对大汉的功劳似乎也算不上突出,但是作为皇帝,刘承祐可知道在乾祐初期那些年,冯道在朝廷中的作用,尤其在杨邠遭贬之后,在稳定人心,安治国家上,做出的贡献。并且,在其政治生涯的最后两三年,更是一改过往的作风,除了和协众臣之外,还积极进言献策,配合刘皇帝的大略。
陈留王符彦卿,此公有在唐晋时期积累的政治资本,大汉建立之后,历镇多地,安治之方,又给大汉培养了一个贤后,一个惠妃,再有北伐的大功,当在其列。只是从亲王该封郡王,这是降等了。
襄阳王安审琦,镇守襄阳多年,汉初之际,力却南平,为大汉守住中原门户,使朝廷免方面之忧,又北上统军,保河北安宁,北伐战争,力战破敌。同样,由荆王改封。
东平王赵匡赞,不用多说,保卫幽燕,进献国土,抵御契丹、支持北伐的功劳,就足够了。虽然最终的封赏,与刘皇帝当年的承诺相比,可谓“薄待”了,但又尝不令赵匡赞更安心,异姓王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更何况,还有符、安二郡王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