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一八七七新纪元 > 第五十三章 凤凰(上)

第五十三章 凤凰(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太平天国起义时,凤凰子弟踊跃参军,为满清这座摇摇欲坠的破庙添砖加瓦。在凤凰的坊间,流行着“要吃牛肉坎下掀”、“怕死不得高官做”等俗语。凤凰人从小就习惯了兵营里的士兵舞枪弄棒,喜欢大人猎取野猪或豹子宰杀了来分肉,喜欢杀人割下耳朵挂在墙上,还喜欢宗族家长把不守妇道的年轻媳妇绑来沉潭。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唯一可以想到的发达之路就是当兵吃粮,靠了自己的不怕苦和不惜命混出人样,成了一名军官,甚至成了大官,然后衣锦还乡。

狼军的五艘飞艇沿着诸广山脉缓缓驶去,每只飞艇备下三百枚手榴弹,根据侦察排提供的地图,对山匪老窝狂轰乱炸。

留守在山中的山匪见到天上的飞艇茫然失措,伸长了脖子驻足观,待飞艇丢下一颗颗手榴弹,专拣山门、库房。爆炸声连起,砖墙倒塌,乱石奔飞,山匪顿时一片惊恐,狼奔豕突,四处逃散。

山下待命的书生等人见匪寨一片混乱,立刻挥刀而上,一天的功夫,便连剿三处,令山匪闻风丧胆。

……

在湖南这一亩三分地上,最有名望的还数不到皇恩受命的湖广总督,也数不到湘西的悍匪,而是凤凰厅的竿子。

湘人有句老话,无湘不成军,无竿不成湘。

现在的湘西州凤凰县,旧称镇竿。据《凤凰厅志·道光志》载:“厅名镇竿者,以昔日乾州之四里,永绥之六里,六里旧属乾州,雍正七年,巡抚赵宏思,辰沅靖道王柔,抚定六里生苗,建城吉多坪,名曰永绥。其苗人归镇溪千户所管辖,责永顺土司承担,为镇苗。凤凰沿边,东北自湾溪,西南至鸡公寨止,四十八寨苗獠,归竿子坪长官司管辖,责保靖土司承担,为竿苗。设参将一员,驻麻阳,监管镇溪、竿子坪二处苗人,曰镇竿参将,此镇竿所由称也。嗣因参将职卑权轻,又麻阳距苗地较远,改设镇竿副将,移驻五寨司城,而五寨司遂以镇竿称名矣。”

清乾隆嘉庆年间的苗民起义,吉首平垅人吴八月,联合凤凰的吴天半、永绥的石三保、贵州的石柳邓等率领,参加的苗汉群众共有二十万人,纵横三省六府十三厅县,持续达十二年之久。乾隆的爱将、时任云贵总督福康安就是死在这一起事中。为镇压这次起义,清政府耗费了大量银钱,国力由强盛走向衰弱。

从此以后,清廷为防苗人起事,在湘西修碉堡、营讯,大量驻扎军队。自嘉庆以后,光凤凰厅“共凡营讯四十九,屯卡九十九,碉五百二十六,哨台九十八,炮台六,石关厢围墙九,关门三十二”。其间五里一碉,十里一卡,十五里至三十里一营,就地选征丁壮,屯军中有守备、外委、千总、把总,层层管辖。又实行“屯田”制,由地方筹集粮食经费供养驻军。这以后,凤凰就开了当兵“吃粮”的风气,久而久之,形成了传统。

屯丁分田到户,且耕且守,战丁专事操练,由屯田佃租中拨粮关饷,数以万计的凤凰人就这样被屯田的绳索牵在朝廷的战车上,以致使当兵吃粮成了世代传统。凡有兵役的人家门口,都钉上一块白木小牌,上边用红字记有服役人的姓名、年岁和身份。在街头巷尾一路过去,几乎家家都有这么一块“光荣牌”,并可按月各自到营上领取一份银子和一份口粮。正所谓“地皆屯田、民皆兵籍”。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