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计划经济是完全可行的啊!我国这几年重工业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不就是受益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么?据我所知,苏联在实行计划经济后,工农业生产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周e来一连串地背出许多数字,钢铁产量增长了多少,煤炭产量增长了多少,发电量增长了多少。造船、汽车、拖拉机的产量和铁路运营里程又增加了多少。总之在苏联的纯计划经济和中国国家社会主义的半计划经济体制下,两国的重工业生产形势一片大好。增长速度更是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比不上的。这样的成就已经证明了计划经济的优越性,既然如此,远东为什么不能全盘实行计划经济呢?
“翔宇,计划经济不能无所不包,这种体制的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用于促进少数重点行业的超常规发展是可以的,但要用于整个国民经济是绝对不可行的。”
“为什么呢?”周e来道:“我们都知道世界大战的脚步已经临近了,现在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和日本集中了几乎全部力量投资建设重工业。而我们却将大量的资金用于生产过多的布匹、衣服、家具、玩具、皮鞋、瓷器、自行车、各种美味的食品,还有更多的钱用来投机土地建造房屋,开办了许多饭馆、旅社、银行、证券公司、电影院、游乐园,甚至、甚至还有赌场和色情场所!”
最后周大总理严肃地指出:“我们为什么不能把那些资金都用来建设能为我们赢得世界大战的重工业呢?”
为什么呢?常瑞青苦苦一笑,脑海中浮现出四个字上山下乡!在另一个时空,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差不多也就是自己眼前的这个人民的好总理执政时期。就在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国转变为初步完成工业化,建立了完善工业体系,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居然出现了城市人口大量向农村倒流的奇迹,而且还是在中国的城市化率相当低的情况下实现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原因,在常瑞青看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资本被大量集中到了可以产生大量工业增加值,但是不能解决多少就业的重工业领域。而在可以容纳大量就业的轻工业、商业、服务业和建筑业,则由于缺乏投资和严格的管制,要么日趋萎缩,要么停滞不前。最后就出现了工业高速增长,但是各项同人民生活有关的轻工业品全部都供应不足,商业和服务业同样无法满足需求,同时能够用于轻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业的青年又被大批打发到人多地少的农村去种地的情况……
想到这里,常瑞青也用同样郑重地表情对周e来说:“翔宇同志,我们的国情同苏联、日本是不一样的。我们有5亿人口,绝大部分是农民,但是我国的耕地总面积不过十几亿亩,靠这些土地,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那么多农民富裕起来,更别说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农民被繁衍出来。他们实现富裕的唯一出路就是到城市中来从事工商业生产,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各方面都非常繁荣城市工商业,而不是一枝独秀的重工业,那样是没有办法吸收那么多农村过剩人口的!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我们连最基本的社会安定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对外战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