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再长时间学习,就有些为难他们了,毕竟和普通学生相比,他们年龄太大,所以只能先塞入东非的学校土里培训,然后再赴欧留学。
虽然有些仓促,但是他们的基础可比日本,远东帝国的留学生好的多,首先就是没有语言障碍,其次在东非的教书经历,让他们的文学功底不错,而且年龄越大,也意味着更容易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东非可不是把他们一脚踢开,而是给他们提供继续学业的机会。
当然,恩斯特也不可能把这些人直接抛弃掉,语言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移民进行文化舆论宣传。
所以这些人的“思想觉悟”在东非绝对是最高的群体之一,而且语言教师很多都是孤儿出身,是黑兴根王室给他们提供了早期的生活保障,还有学习机会。
本来当初按照恩斯特的想法,这些人是走德国正常学习渠道的,但是东非扩张太快,打乱了节奏,本来需要几年培养的人才,全部变成了几个月时间的速成型人才。
现在让他们回炉重造,也是弥补当初的遗憾,只不过这一点需要东非政府协调,尤其是东非每年政府留学的名额是有限的,好在这几年东非本土陆续建设了一批高等教育院校,可以先把他们塞到这些学校里,再慢慢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