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席卷天下 第1051章:汉学

纵观所有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初,除非是上一个朝代有过极度的辉煌,下一个朝代又愿意接纳那些降臣,还肯给予那些降臣高位,要不然人才断层是必然的事情。

三位大臣干脆没话说了,对于治理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来说,人才是永远不嫌多的。

其实刘彦现在还是能够找到不少擅长处理内政的人才,就是那些原先的门阀和世家组成的所谓士族。

早早投效刘彦的那批士族,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位置。一些原先矫情或是死硬的人,不说刘彦愿不愿意用吧,便是他愿意接纳,朝中的抵触力量也会是非常强大。

作为失败了又强硬的那一方,他们便是后面死命的跪舔,新的朝廷也必然不会进行接纳,不单纯是权利被分薄的事情,是关于对胜利定义的严肃性。

简单地来说,要是失败了不需要承受代价,那么究竟是有没有获取胜利?

胜利的那一方,接纳失败者之后,还是来多少就接受多少,统治班子究竟是换了没有?打得尸山血海到底是为哪般。

革命之花总是需要有鲜血去浇灌,刘彦是用桓温做刀子狠狠地对南方放了一次血,但是没有将那些门阀和世家全部灭掉已经算是仁慈。

毕竟从因果的角度来讲,北方的汉人差点一度灭绝,锅叩到南方这些所谓士族的脑袋上绝对没错,哪有北方汉人都快被杀绝了,作为始作俑者的南逃士族不需要付出应有的代价?

现在汉帝国的中低层官员其实并不缺,再怎么刘彦也搞了近十来年的基础教育。

虽然说从起初阶段到元朔十七年只是十三年的时间,获得教育的人还是有那么一批,他们接受的是近似于现代的填鸭教育,就是那种流水线生产一般,识字又被普及了基础,可是想要更近一步却需要再进修,才会产生高尖端人才的教育方式。

识字就代表能够看得懂公文,目前这个时代能做到这个,基本上就等于有了当官的资本。

刘彦是在元朔十一年才开的太学,也就是汉帝国的最高学府,录取的学生之中,仅有两成不到是从基础教育中出来的人,其余基本是原先家族教育出来的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