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林听了事情的经过,又好气又好笑:“我说这些人是不是脑子坏掉了?送穷气不就是想发财么?我们买他东西,不就是送钱给他么?送钱给他他还不要,我看他们一辈子都别想把穷气送走!”
憋了一肚子气的李万祥、李万全深以为然,都点头称是。
棉花和纺纱车都已准备妥当,李家人说干就干。
李万全买回来的是皮棉,而皮棉是不能直接纺纱的。农民从地里收获的是带棉籽的籽棉,籽棉经过轧花,去掉棉籽就是皮棉;皮棉还需要通过弹花阶段,使棉花纤维松软,并去掉里面的杂质,再用手工搓成棉条;最后,纺纱者利用手摇纺车才能把棉花条纺成棉纱。在这些阶段里,只有因为弹棉花去杂质有少量斤两损耗。
李青林根据李万全他们带回来的皮棉售价、棉纱收购价格并结合弹棉花的损耗率预算了一下这次纺棉花的利润。
他拿出纸笔,开始计算。李青林首先用这批皮棉斤两减去估计的损耗,算出能纺成的棉纱斤两,再用棉纱斤两乘以售价,得出销售金额;其次,用这次买皮棉所花费的金额,加上弹棉花的工钱以及所用笋壳的金额,就得出了加工总成本(因为一辆手摇纺车制作成本低廉,可长期使用且不易损坏,李青林没有把它的损耗计算在成本里)。最后把销售金额减去加工总成本,得出了总利润;再用总利润除以买来皮棉的斤两,就得出了每斤皮棉纺成棉纱的利润。最后算出来的结果是让刘秀珍她们很惊喜--将皮棉打成棉絮,再纺成棉纱,平均每斤皮棉能赚二十二个铜圆!
二十二个铜圆价值多少?
根据民国的经济资料以及张恨水、鲁迅、叶圣陶等文人文章记载,1927-1937年“黄金十年”期间金融比较稳定,一块大洋等于十角,一角钱等于二十三个铜圆,也就是一个大洋等于二百三十铜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