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田能够感觉到队员们的情绪,这也难怪。说起来,训练要求也太勉强了。但是,这个要求即便再过分,只要把理由向队员们透露片言只字,他们就会以加倍的干劲拼命训练,以达到训练目标。不过,理由是不能说的。渊田只得狠心向队员们提出更加猛烈进行训练的要求。在珍珠港,鱼雷下潜深度20米跟下潜60米没啥区别,都不能奏效。训练目
标只能是10米,差1米也不行。
不久,向鱼雷机队供应了装有稳定器的鱼雷。这种鱼雷入水后比较稳定。用这种鱼雷进行训练后,成绩相当好,基本上达到了规定的目标。不过发展情况还不平衡。舰队司令部要求,必须在11月15日前结束全部训练。当时已经是11月上旬,剩下的训练日没有几天了。训练一直是用教练雷进行的,总叫人不大放心。于是决定进行一次实射。在鹿儿岛湾选择一处水深只有12米的狭窄水区,用三条战雷进行了实射。结果,一条鱼雷扎进海底,另两条鱼雷实射成功。那天,渊田海军中佐的眼睛一直跟踪鱼雷。看发射出去的鱼雷在蔚蓝色海面上并排拖着两道白色的航迹,驰向目标。
训练基本上已经成功了。到此,鱼雷攻击的难题,总算解决了。现在的问题是大编队的夜间行动。
最初的计划是在拂晓时袭击珍珠港。为此,飞行队需要在夜间从航空母舰起飞,进行大编队夜间飞行。各航空母舰战队的各飞行队,都反复进行了这方面训练;因此,袭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确定为拂晓时由航空母舰起飞,实施白天攻击。
在这以前,曾经是个悬案的水平轰炸机和鱼雷机的搭配比例问题,基本上有了结论。
当时,日本水平轰炸机准备使用的800公斤穿甲炸弹,是用战列舰的16英寸炮弹临时改装的。渊田对美国战列舰的装甲作了周密调查研究的结果,了解到如果要使这种炸弹穿透美国战列舰的装甲,投弹高度最低限度是3000米。降低投弹高度,可以提高命中率。所以,决定把原来计划的4000米高度改为命中率较高的3000米。当然,这样做会增加飞机被高射炮火击中的危险。
同时,经过反复演练,渊田也认识到,不必采用9机编队。5机编队也可以保持同等程度的命中率。最后,渊田确定以5机编队编成十个攻击单位,计50架“99舰爆”编为水平轰炸机队,其余40架“流星舰攻”编为鱼雷机队。当鱼雷机队在鹿儿岛湾反复进行特技表演似的浅海鱼雷攻击紧张训练时,水平轰炸机队则在有明湾志布志海岸的海军轰炸靶场进行训练。他们在地面画下同美国“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同样大小的白色标志,每天进行投弹训练。经过一番努力,向导轰炸机的投弹技术大大提高,在3000米高度投弹误差一般不超过30米。这就保证了百分之八十的命中率,就是说,10个攻击单位有8个可以命中目标。对舰船的水平轰炸能达到这样高的命中率,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11月15日前后,第一航空舰队所属各飞行队撤出航空基地,返回了航空母舰。基地空了,于是由九州方面的第十二联合航空队属下各教练航空队的教练部队进驻,以代替第一航空舰队的飞行队。拥有400架飞机的庞大飞行部队原来在这里不分昼夜进行了飞行训练,如果它们突然消失,不论怎样注意保密,都会立即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更不可能躲过机敏的敌人谍报机关。于是,为了掩人耳目,日本海军对九州各航空基地如此重大的变化,进行了巧妙的伪装,原来战斗机所在的基地调来另一批战斗机,原来俯冲轰炸机所在的基地也进驻了另一批俯冲轰炸机,鹿儿岛、出水、笠野原、富高和佐伯等基地,仍然有大批飞机不停地在飞行;在通讯方面,主力部队和教练部队之间接连不断互发假电报,保持了原来的通讯量。
而在此期间,袭击珍珠港的日本机动部队舰只,以不同的航线,各自从所在地点悄悄出发,一艘两艘地驶往集结地点单冠湾。为了防备美国潜艇可能在日本本土附近进行监视,舰艇出发时,特别注意采取了防潜警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