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高科技军阀 第0313章 摸底

“你杨瀚之这么问,可是不厚道啊我说。”此时的钱罡兆,已经没有了从英伦学成归国时的书生意气,他自嘲地笑了笑,说道,“陈炯明将军说了,还是来找你比较好,我对比了一下,也觉得还是咱们俩谈得来,就回来了。”

听到钱罡兆这么说,杨朔铭不由得大笑了起来,他亲自上前搬过椅子,让钱罡兆坐了下来,曦雪则上前给他沏上了香茶。

1921年钱罡兆自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学成归国,他怀抱着“工业救国”的理想,信心满满的归来,打算报效国家。那一年他只有22岁,因为父辈与张謇有交情,因而凭着张謇的关系,他拿到了北京政府的介绍信,并在一年多时间里,走北闯南,遍访中国各路军阀。他最先去找过杨朔铭,对年轻俊雅常常在大学里演讲的杨朔铭,他倒是颇有好感,认为杨朔铭很有希望,但杨朔铭此时已经不再是雄踞一方的军阀,他因而并没有留在杨朔铭这里,而是想要多接触下别人。

钱罡兆后来到过东北,但财大气粗的张作霖却没有给他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他住在姜登选家,遇到的人当中包括了粗鲁的军阀吴俊升,吴俊升一见面,就拍着胸脯对他说:“如果你想当官,绝对没有问题,任何方面我都可以介绍。”但钱罡兆还是谢绝了他的好意。从沈阳到张家口的路上,他碰到了冯基善,冯基善招待他吃午饭,两菜一汤,冯基善的俭朴作风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和冯基善做了一番长谈,冯基善以长辈的身份滔滔不绝地给他讲了一番救国救民的大道理,他看出来冯基善对他有意接纳,但他确认为冯基善言过其实,因而并没有留下来。

钱罡兆从张家口来了到太原,见到了山西督军阎锡山。阎锡山听说他的“工业救国”理想,非常感兴趣,并说要先把山西建设成全国的模范省,作为其它省的榜样。阎锡山的话给了钱罡兆一定的信心,但他注意到阎锡山讲话时,眼睛忽开忽闭,是个城府深、花样多的人,恐难以真心兴办实业,因而还是离开了。从太原到开封,钱罡兆又去见了胡景翼,他感到胡景翼虽是军人,却有一些见解,只是身体不大好,虚胖到难以行动的地步。钱罡兆随后从开封来到洛阳,这里正是秀才吴佩孚“八方风雨会中州”之地,吴佩孕的秘书长杨云史和钱罡兆是同乡,兼有亲戚关系,钱罡兆和吴佩孚见面时,在座的还有白坚武和蒋百里。穿着棉袍

、白薯屑落了一身的吴佩孚招呼他一起吃烤白薯,大谈自己的做人哲学,对外国人不叩头,不去租界,还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他从吴佩孕的谈吐感到此人有些迂,不是有希望振兴中国的人。最后他到了广州,去见广东省长陈炯明,而陈炯明的谈话和阎锡山很相似,说是要把两广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的工业模范区,而陈炯明的具体方略,则是出于杨朔铭的创意。陈炯明非常看重他的才干,要求他去找杨朔铭,这是他事先没有想到的。

在游历结束后,钱罡兆回到了常熟家中。他仔细想想,觉得没有一个地方军阀可以依靠,来帮助他实现“工业救国”的抱负,可以说很是失望。但是不久,他便收到了杨朔铭的来信,邀请他当工业部秘书处处长,还附了聘书。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张謇,还有家里的亲人,大家都主张他应聘,家中的长辈认为,杨朔铭能够重用地质学家丁文江等一大批学者,又大量兴办实业,是个很有作为的人。钱罡兆仔细的想了一番,接受了家人和好友的建议,这才又千里迢迢的赶赴北京。

经过这样一番折腾,此时的钱罡兆已经收敛了以前的书生狂傲之气,便得沉稳了许多。

“这一次你愿意留在我这里了?”杨朔铭笑着问道。

“当然,要不我来这里做什么?”钱罡兆昂然答道,“我原来本打算从此不问国事,一心专研历史,你可别逼我再回去读史啊我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