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周嘉谟丝毫没有将王体乾的话放在心上。他也不怕万历皇帝恼怒他。他只是规规矩矩的再次行礼,面无表情的缓缓的说道:“如果圣上说的是虚耗钱粮的兵,有。很多。过百万之数。九边重镇以下,都是这样的兵。但是,能打仗的兵。没有。若是圣上觉得不妥,可全部裁撤,以节约钱粮。但是,一天不裁撤,就必须保证钱粮供应,以免生变。这次徐逆闹事,就是钱粮供应出现问题。”
敢这样跟皇帝说话的朝代,估计也只有大明朝了。要是换了别的朝代,他这样的态度,这样的语气,这样的回应,只怕立刻就会被大汉将军叉出去,最轻也要在殿外打个半死。要是遇到几个冷酷残暴的皇帝,说不定直接就下令拖出去午门斩首了。
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根本没有人敢这样和皇帝说话,只会卑颜屈膝的满口自称奴才。皇帝无论说什么,下面的人,都根本不敢说个不字。哪怕明明知道皇帝是错的,还要拼命的歌功颂德,拼命的阿谀奉承,拼命的巴结献媚……如果皇帝喜欢他们的菊花的话,估计他们会将自己的菊花也毫不犹豫的贡献出去。
但是,大明朝绝对没有这样的风气。大明朝的臣子,绝对不是奴才,也不需要自称奴才。大明朝的首辅大臣,权力非常大,甚至可以直接将皇帝的旨意封回去,以示拒绝,无法执行。这是直接和皇帝叫板了。但是,皇帝对此也没有办法。没有内阁的配合,皇帝还真是有很多事情都办不了。后来不得不发明了中旨,走太监的路线,让太监去执行,结果依然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大明朝的文官集团,和皇帝的对立,还是相当严重的。特别是皇帝不管事的时候,这种对立的情绪,更加的突出。皇帝不上朝,不处理政事,文武百官的内心,自然有大量的怨言。这种怨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不可避免的就会爆发出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皇帝不给好脸色他们看,他们也不会给好脸色皇帝看。
大不了,那就撤我的职,罢我的官,将我撵回老家去。你要是再狠一点,就打我的板子,砍我的脑袋。你要是更狠一点,就让锦衣卫抄我的家,灭我的族。你要是这么做了,我倒是要谢谢你了。因为,我很快就要名闻天下,被世人所敬仰了。好像方孝孺、于谦、夏言等文官,都是因为丢掉了性命,结果反而得到了无数人的爱戴的。这种无上的名声,可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
明朝的文官,有个特点,就是被皇帝骂过的,打过的,撵过的,都是声名大噪的。以致到后来,你要是没有被皇帝给骂过、打过、撵过,你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发展到后来,甚至有官员故意找骂,故意找打,故意让皇帝大怒,将自己踢走的。没办法,这条道路的收益太大了。你只要被皇帝骂了,打了,踢了,名声马上就出来了。下次有什么好事,其他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你。
万历皇帝也是混出来的,对周嘉谟的回应,一点感觉都没有。他明白,周嘉谟这个老家伙,是在故意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