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逆向思维想一想
大明朝的读书人,数量其实不多。在西北地区,数量尤其稀少。可是,官职的数量更少。这就注定了,不是每个读书人,都可以混得官职的。特别是在明朝后期,卖官粥爵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那些没有背景,没有后台的读书人,几乎没有进入仕途的途径。这导致他们对朝廷的不满,也是与日俱增。好像后来的复社,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群不得志的书生发起的,很有点愤青的味道。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愤青,都会走上造反的道路。毕竟,造反的罪名,还是非常严重的,还是很有威慑性的。只是,如果有有心人的唆使,加上适当的利益诱惑,想要拒绝,的确有点难度。读书人也是人,也是要生活的。尤其是很多的读书人,除了读书之外,其他的生活谋生技能,其实很少。所谓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也。如果他们的思想开始动摇,加上老婆孩子的重担,一般都会屈服的。
白衣军开出的条件,其实很优惠,也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只要你愿意和白衣军合作,白衣军可以帮助隐瞒你的身份,同时使用一些手段,让你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到了白衣军那边以后,则使用假的身份名字生活。待风声过后,再恢复原来的身份。
好像张天豪这样,对外的名字,都是假的。别人根本不知道,他其实是来自京城的某个颇有威名的家族。那个时候,还没有照相机,一切的影像资料,都只能依靠手工描绘。显然,这样的待遇,对于目前的白衣军来说,只有徐兴夏才能享有。官府掌握的,也只有徐兴夏的相貌资料而已。其他人,只要改了名字,稍微保守一些原来的身份秘密,几乎没有人认得出你是谁。
事实上,在当时的混乱社会,一个小小的家庭,几口人,或者十几口人,集体失踪,只要没有人报案的话,几乎没有人会理会。谁能想到,他们会投靠白衣军呢?何况,白衣军既然愿意帮助你秘密的迁徙过来,自然会派人善后的。以当时直接掌管基层户籍的里正、社长而言,只要几十两的银子,就完全可以守口如瓶了。
在陕西地区,打酱油的读书人其实也不少。由于某些原因,他们暂时无法进入仕途,却又要养家糊口,只能是稍微冒险一下了。无论怎么样,总不能白白的坐以待毙吧?在有心人的引诱下,他们投靠白衣军,担当参谋的职位,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毕竟,这个职位的钱粮还是很不错的,每个月至少有十两银子的收入。其他方面的福利也是相当不错的,绝对比在呆在明王朝这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