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李隆基如此说了,杨曦大喜,赶紧奉承了一句:“陛下英明。臣相信陛下如此英明的决策。定会大大鼓舞士气,只要将士们的狠命拼杀。肯定能将吐蕃人的势力消除的。”[]傲唐65
安禄山的叛『乱』比原来历史上持续的时间少了很多,波及的范围主要在河南、河北道,其他诸道影响不是很大,财宝被损耗的数量并不是很多,远不能和历史上安史之『乱』持续八年多造成的破坏相比,如果有统计的话,应该不及原来历史上的十分之一。大唐经过开元盛世的大治。积累的财富是数不胜数,再进行几年的战争,只要战事不是发生在国内富饶地方,那造成的破坏不会很大。以大唐的国力完全能支撑。
李隆基却完全无视杨曦的奉承话,将身子靠在后面的榻背上,声音缓缓地说道:“四郎,朝廷如果真的要征战吐蕃,你觉得要如何用兵为好?”
“陛下。臣觉得要抱着一战就将吐蕃事务彻底解决的打算起兵,要兵分几路,分别对青海及安西的吐蕃人展开攻击。”
在李隆基的惊异中,杨曦侃侃而谈:“陛下,如今我大唐境内的叛『乱』刚刚平息不久。各地勤王之师甚众,如今集聚在京师附近的兵马至少有三四十万,朝廷能征调的人马应该至少在七八十万间。有如此数量的兵马,朝中又有数量众多的能征善战之将,完全有能力在几个方向对吐蕃人展开攻击。吐蕃人无论在军队数量,及战争动员能力上都不能与我大唐相比,我大唐不怕与吐蕃的持久战,即使不能速战速决,拖也能拖垮吐蕃人。”
“你是认为要在青海及安西方向同时对吐蕃人展开攻击?”李隆基脸有惊『色』了。
“是的!”杨曦点点头,“陛下,据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吐蕃能征战的人马大概有三十五万到四十万,青海方向有二十万,安西方向有十五万,逻些城方向还有五万余。我大唐军队装备了火器,战力比吐蕃要要高上很多,要是以同等数量的军队与吐蕃人对阵,基本不会有太多的危险,胜长很大。而我大唐的国力完全能支撑这样规模的战事几年,但吐蕃人是完全支持不住的。因此臣觉得,应该同时对青海和安西的吐蕃人发动攻击。”
这是杨曦和郭子仪、韦见素、高适等人商量后的结果,其他那些人还没有机会将意见单独面呈李隆基,杨曦是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