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则根据武好古的描述和草图创作了这幅《步步为营图》,图上画得是一个俯瞰的营寨,在图中的留白之处,赵佶还规定了部分硬寨设施的规格。营墙要高八尺,厚也是八尺,可以用夯土,也能用沙袋垒砌。壕沟深八尺,宽要达到两丈,壕沟之外还要修一道用来防备敌军马队的篱笆墙。
……
就在赵佶想用结硬寨,打呆仗的办法去对付马人望的三万几千侍卫亲军的时候,武好古正用望远筒看着韩家堡以北五里开外的一个工地和工地旁边展开的大队骑兵和步兵
“结硬寨,打呆仗”的办法,并不是武好古用来忽悠人的,而是真的可以在对析津府城的攻略中使用的。
在攻占了玉田韩家在桑干河边修建的城堡韩家堡后,摆在武好古面前的就是属于镇州赵家的赵家堡了。
赵家堡距离武清县城不到四里,是一座依水而建,附带有码头的城寨。和之前无人戍守的马家堡、刘家堡、韩家堡不同。这座赵家堡中有一千多辽军防守。而在赵家堡以北不到三里,就是契丹大军跨桑干河而立的营寨,在向北一些则是武清县城。另外,和武清县城夹着一条桑干河相对的还有一座萧家堡。
不到六万的契丹宫分军,现在就依托着武清县城、萧家堡、赵家堡和一个夹在赵家堡、武清县城之间的大营,摆出了一幅严防死守的态势。
另外还有大量的远拦子马被撒了出去,分布在桑干河两岸,威胁着武好古大军的两翼。
而武好古应对策略,则是一边拉拢压服南武清地区的小土豪,一边用城堡硬寨压缩辽人远拦子马的活动空间。
他手中的6000铁骑,则和重步兵配合,充当起了修筑城寨的工兵、民伕的护卫。
“宣帅,照这么个打法,只怕到明年春天咱们也拿不下武清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