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苦悠扬的歌声传入了武好古的耳中,他这时候正乘坐在一艘用长桨和硬帆驱动的海船上,逶迤向北而行,在界河通往析津府城的桑干河水道上激起一道道白浪。
唱歌的正是挥汗如雨在划着船桨的苦力,是用一种武好古听不懂的语言在吟唱。
桑干河两岸,此时则是绿野如画。
武好古在清州榷场没有多做停留,第二天一早就上了一艘从辽东开来的辽国海船,就是现在乘坐的这艘大约十余丈长的桨帆海舟。
海舟上装满了粮食,都是从辽东的苏州运往析津府的。马植告诉武好古,析津府城是辽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有二十多万近三十万人,所以粮食供应一直是个问题,从辽圣宗时代开始,就必须依靠辽东粮食补给了。
而辽东的粮食,则全靠海运输往析津府。不过承担海运任务的船只并不是商船,而是一种繁重的劳役辽国可没什么《雇役法》,也没什么海商,就是有海商也是燕四家的船,谁敢征用?所以要把辽东的粮食运往析津府的方法就是征用渤海民伕伐木造船,然后驾船运粮。
淹死、累死的就算命苦,活下来的就是走运啦
武好古现在乘坐的这条船,就是东京户部使司的转运判官控制的运粮纲船。这位转运判官自然也姓马,属于人字辈。船上还有几个马家的门客在做押船和船头,都垮着腰刀拎着皮鞭,凶神恶煞一样的督促渤海奴用力划船。
听到渤海奴凄惨吟唱,立马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炸了毛。
“不许唱”
“该死的渤海奴,谁敢再唱老子就宰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