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唯一战胜国 第416章:宣战,全面战争爆发

这些接受过义务教育的国民,从小入学后就不断接受军事训练,很多学校甚至都是半军事化。

如此庞大的人口,加上入掌后年年不断的军事训练,最后从中挑选最优秀的青年参军,这些刚入伍的!兵就有极好的底子,同时这些士兵有受过高质量的教育,要知道中华帝国的教育成本,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的国家。因此这些士兵在文化上没有任何问题,随便拉出一个普通士兵来,几乎都可以放到任何的作战单位上,只要经过短暂的学习,就能驾御大部分的军事装备。

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武器也变得愈发先进,但复杂性也在提高,单兵素质在陆军当中越来越重要,文化若是足艮不上,那么根本无法驾御先进的作战装备。

中华帝国这些年几乎是全民皆兵,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军事训练。中华帝国的单兵素质绝对是世界上最顶尖的,没有之一。

中华帝国陆军士兵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具备极强民族意识的,这种士兵不仅在作战技能上很强,而且思想上也很坚定。

怕死?不存在!

只是中华帝国陆军不像日本那样,中华帝国陆军有那个武器装备,不需要发动什么自杀性袭击。

但具备奉献精神的士兵绝对不少,部队就是一个大熔炉,任何人都会被感染,其中来自四川一带的士兵思想觉悟最强。

不过其他省份的士兵现在也不差了,因为都是同一个教育体系里出来的,帝国教育最重视的就是素质教育。

从中华帝国的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都带有一种单纯和天真的性格,因为学校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勾心斗角的东西,而社会上的风气也经过帝国的深入整顿,使得帝国是一个执法力度极高的国家,加上中华帝国是从,日时代当中脱离出来的,在旧时代占据主流的很多美德都很好的传承了下来。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那些学生们的思想都比较单纯,也保留了很多天真,很多美好的观念都深深植入他们的意识当中。

此时的学校,一个班级的正常编制是十八个学生,班主任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深入的教导。

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达到四十甚至是五十,那样的教育质量自然不行,完全就是放羊式教育,老师想管都管不过来。

因此中华帝国的教育成本是越来越高了,但教育成本算不上什么,当整个中国的生产力都提升到如今这个程度,教育成本就算是很高,同样也是有足够的资源来消耗的。

就如同目前到来的战争,整个国家大部分的人口都在政府的组织下,转为生产军工产品和原材料开采等等,真正负责养整个国家消耗品生产的人口也就只有几千万人。

中华帝国自永宁大海战爆发之后,迅速扩大军舰制造规模,并一口气计划制造二十艘航空母舰,两百艘护卫舰,两百艘死神口远程潜艇。

中华帝国于12月25日正式出台了《战时按需供给制》,开始限制自由市场供应,与必要性生产无关的东西一律停止供应。

该制度1938年1月1日生效,生效之后,帝国将按照实际需求来组织生产,受该法案影响的企业,凡有贷款的,一律在战争期间不需要还款。

等于是说,那些和战争以及国民基本生活物资供应无关的工厂都暂时关了,让工人投入到有关战争的工作岗位上,战后这些企业照常恢复经营、生产。

当然,这些企业也可以把手上的工厂转型生产军工产品,凡事能转型的,一律都转型的,不能转型的就暂时关了吧!

同时帝国增加了工人劳动时间,从八个小时提高到了十个小时,同时削减休假,如无生病、丧葬等特殊原因,半个月休息一天,具体是哪一天可以自己选择。

虽然工作时间增加了,但工资同样也增加了,只是这些钱拿在手上,暂时不能买太多的东西。

想要买车的话,只能买摩托牟,以及农用车。家庭汽牟在战时作用不大了,虽然汽车可以加强国民的出行效率,但摩托牟同样可以啊!不行的话,坐公交吧!而且目前帝国的家庭汽车不少了,买个二手车也是可以的。

想买房子,也得买二手的,或者是战前建成的。不过此时帝国的房子较多,房地产泡沫留下的那批烂尾楼很多也都被帝国政府接手盖好了,也不需要新盖了。

等于是,整个国家的人民此时都努力工作,钱照样有得赚,只是消费上有限制,自己用多少就买多少,那些奢侈品则大部分不供应了。

中华帝国政府则在战争期间照样疯狂的印钞票,反正钱印出去了,货币就算是贬值也没什么。经过计算,在战时按需供给制的模式下,中华帝国最多只要两千万人口就能承担起所有国民在食品、轻工业产品方面的消耗,其他劳动力全部都可以投入到战争当中去。

一个国家的货币会疯狂贬值的愿意无非就是两个方面,第一就是消耗品生产跟不上市场消费规模,从而引发哄抢提价,第二就是印的票子多了。

如果两者都有,那么物价就会疯狂的上涨。

而此时中华帝国的生产只需要两千万劳动力就足够供应整个国家的消耗品生产,所以货币会贬值也就只有印票子这一方面。

但票子印了,工人的公子也是跟着涨的,因此日子不好过的是那些不工作的人。有工作的人,虽然在按需供给制的制度下,很多东西不生产了,但在衣食上是没有变化的,而且收入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