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狠狠的瞅了郑阿福一眼叫道:“老杀才,朕真的没有多少时间和你磨叽。给朕言简意赅的说主要的!”
郑阿福见赵桓有些急了眼,当下言道:‘当日,太上皇禅位。皇上登基,童贯失恃。今年被一连三贬。7月贬吉阳军(今之海南崖县)又诏数童贯十大罪,命监察御史张澄追而斩之。“
赵桓忽然间有了印象,他看着郑阿福言道:‘朕明白了,当日张澄有些犹豫,担心自己手下的那帮子人难以斩杀童贯,毕竟童贯掌握兵权二十年之久!“
童贯“状魁梧,伟观视。颐下生须十数,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宋史?列传二百二十七》)。虽然童贯被贬谪,人们仍畏他诡诈。畏他勇力,所以,张澄奉诏追斩童贯,不敢轻意动手。张澄一路追到南雄州,先派人上门“拜谒”童贯。假称有圣旨赐给茶叶、『药』物,要童贯回京担任河北宣抚,明天中使即可到来传旨。童贯信以为真,拈须而笑:“还是少不了我!”并留下张澄派来的人。第二天上午,张澄来了。童贯欣然出迎,跪接圣旨,张澄当即宣诏,申童贯十大罪状。待童贯省悟过来为时已晚,被张澄派来的人—刀砍下头颅。
第二天清晨,监察御史张澄一行数骑,由南雄州衙门出发,押着一只木匣,内装童贯血淋淋的头颅,越过梅关向汴京疾驰而去。九月初七日,张澄押回的童贯的人头已在汴京城头高高挂起,一时观者如堵,轰动京城内外。从此,这位长着胡须的“媪相便消失在太监的方阵之中,同时也使北宋“六贼”从此少了一贼。
赵桓想到这些,不由的仔细一想,忽然间想到了关键处,张澄回来汇报自己的奏章上只是写着自己派出一人斩杀了童贯,至于这个人是谁,张澄竟是没有说清楚。
赵桓笑了:“郑阿福,你不要告诉朕,张澄派出去斩杀童贯的那个人你知道是谁?”
郑阿福点头道:“这件事情实际上是张澄不太厚道,他不但没有力推此人,相反还夸大了自己的作用,在当日许多知情的大臣都表示了不满!”
“那你就说说这个人吧!‘赵桓怕郑阿福接着摆龙门阵。
郑阿福叹了一口气言道:“官家,这个人叫什么,老奴真的是说不清楚!“
赵桓有些目瞪口呆:“老杀才,你这是什么意思?”
郑阿福叹了一口气言道:“官家,这个人目前在我皇宫之内的御膳房,因为脸上有三道刀疤,所以大家都叫他刀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