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李破又问了问洛阳书院的情况。
洛阳书院建起来也有两年了,建的倒是挺快,可和其他地方相比,有点可怜巴巴。
河南百废待兴,人才早就都跑光了,当年那些河南大族,几乎都不见了踪影。
贵族们丝毫也没有为家乡建设出把力的觉悟,洛阳这边只能从关西调拨,入学的生员也寥寥无几,门槛大家又不愿设的太低,以免落下坏名声。
所以如今生员多是一些军将子弟,想在这里学点学问,读书识字,改变一下拿着刀枪混饭吃的命运。
这个上面裴矩也很无奈,他知道皇帝在各处办书院意味着什么,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河南人才凋零,即便裴矩借着自己的名望四处招揽,也没几个人愿意到洛阳来混日子。
这两年朝廷兴办科举,状况在河南这里就更为凄惨,能应试的人也就小猫两三只,不成规模。
说起回迁的世族,裴矩也是满肚子怨气。
贵族们往往自己不会回到河南,而是派遣奴仆过来,先想着的是怎么把当年丢掉的家产收回去。
为此裴矩没少接待了各色人等,和人做了不少交易。
这些都不怕说,裴矩七老八十的人了,除了对仕途还放不下以外,其他的事情都会秉公而断,并不怕得罪什么人。
而在此事之上,朝廷的政策偏于宽容,一些世族的祖产,只要你拿得出证据,还回去也就还回去了,求的也不过是聚拢一下人气。
有些人贪婪无度,不能体会朝廷的良苦用心,想要从中上下其手,趁便扩充一下家产,或是按照以往贵族们的惯常操作,收流民以为奴仆。
这些行为都在朝廷严厉打击范围之内,不止是河南,朝廷为显求治之心,明诏天下,犯禁者一律严加惩处,像河南,山东,河北这些地方,施行的还是军管,多数就都按照战时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