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是李世民知晓前后首尾,说不定先就要吐血三升,被气死过去的。
可话说回来了,有些事就是这么让人不可捉摸,因为大局从武德二年开始渐转不利,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矛盾提前便爆发了出来,争斗越来越是剧烈,如今已成死仇一般。
这个很好理解,外面占不到什么便宜,大家就只好窝里反了,这就是人心,不需细述。
尤其有趣的是,李建成屡屡占据上风,弄的秦王李世民很是狼狈,之前羽翼也被时不时拨弄一下,有点七零八落。
于是李世民也就彻底成了弱势一方,本来不喜他性情为人的皇帝李渊为平衡之故,不得不伸出援手。
所以现在的局面则是,李世民在尚书令的位置上呆的很是稳当,李建成却在潼关领兵,遭到了很大的掣肘,局面所有翻转,李世民又好像占据了些上风。
李世民终于品尝到了身在中枢的好处,当日他身在太原时,还是青春年少,不懂那许多道理,只一门心思的想要助父亲成就大业,所以对此体会并不深刻。
可如今回想一下,李世民就晓得,那段时间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了,他麾下骁勇善战的将领们,很多都是太原时结交的旧人,那会大哥李建成也不在父亲身边,所以让他占了一个很大的便宜。
可惜,很多年后他才明白过来,期间错过了太多的机会……
当然,像他这样的人绝不会在悔恨中沉沦,只会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所以他才能丢下河边守军兵权,借病回京。
这个决定现如今看来是非常正确的,不如此,他又怎能在军中繁琐的军务中抽身出来,眼光全局,又能劝得父亲同意自己的战略?并借此消减东宫枝叶?
可以说,通观全局之下,此时的李世民已然彻底成熟了起来,以往他常常还会自得于自己的战功,甚至沉迷于军权在握的甜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