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三国之季汉风流 第二百九十七章·诸葛孔明舌战群儒

诸葛亮笑着跪坐在刘备身旁,刘铭悄然坐在身后,望着堂上诸公的反应。荆州士人眼中或是不屑,或是轻笑嘲弄。

那个出声提醒刘表要进入正题的人此时冲着诸葛亮一拱手,粗声道:“不才宋忠,也曾知道诸葛先生自比管仲乐毅,不知诸葛先生读过什么经典,胸有几分才学?“

诸葛亮羽扇轻摇,双眉扬起道:”自比管仲乐毅,不过只是寻常一个比较而已,亮自认还算中肯。至于什么经典,亮从不做寻章摘句学问,只顾济世安邦。“

刘铭瞠目结舌,没想到初出茅庐的诸葛亮,竟有这分狂气,可自己老爹若要入驻荆州,这分狂气可还使得?

刘铭这还是知道诸葛亮史上的威名,不治经典,却足以创造经典,但在座众人却是不会给他面子,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就连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这几个与诸葛亮平日交往甚密的,也不由眉头一皱。

宋忠不怒反笑:”本以为诸葛先生自比管仲乐毅,身为狂生总有那么三分学问,没想到竟是大言不惭,沽名钓誉之徒!自大汉立国以来,无不以大儒为傲,经世致用,刘皇叔找你做军师祭酒,怕是会坏了大事!“

诸葛亮却同样哈哈大笑起来,摇头道:”宋先生乃是当是大儒,经文典籍无一不通,只是宋先生既然说起了儒者,那么自然该知道有君子儒、小人儒之分。君子儒笃信忠义,行事坦荡,为民为国,刘皇叔仁义之名著于四海,当为君子之儒。而寻章摘句,下笔千言,有如扬雄那浩浩文采,照样在王莽乱政之时屈膝投降。如今曹贼屯兵宛城,在北方跟袁绍必有一战,荆州又是四战之地,江东若想虎视天下必取荆州。我也读过宋先生的著作,值此之时,想必宋先生定是会选择做君子儒,联合刘皇叔,抗曹击江东,不会继续龟缩在经典章句之中,对百姓毫无用处吧?“

宋忠激动站起,手指颤抖,你你你了半天,却是一句话说不出来。

刘铭也几乎站了起来,诸葛亮斜睨荆州群英,旁若无人,雄辩滔滔。

刘表本就是八骏之一,荆州之内学风极盛,宋忠更是尤擅经义,如今宋忠被诸葛亮暗讽,当即有人不满。

“诸葛先生好凌厉的口舌,只不知自称管仲乐毅,却没见到本事何在啊?管仲辅佐齐桓公成王霸之业,乐毅更是连下齐城七十二,可诸葛先生未入刘皇叔帐下时,刘皇叔纵横捭阖,经营徐州,讨伐奸佞于淮南、豫州。诸葛先生一入刘皇叔帐下,却使得徐州不保,豫州残缺,淮南保守兵戈之祸,反要来寻求荆州联手,共击孙曹,这难道就是管仲乐毅之所为?”

这人更是皓首老者,顾盼自傲,颇有浩然之气,正是跟宋忠一起撰写《五经章句》的綦毋闿。话音未落,堂中又是一阵哄笑。

诸葛亮跟着堂中众人一齐大笑,众人面面相觑,反倒安静下来,“原来是綦毋先生,本以为先生垂垂老矣,该有明智之言,却还是只有此等匹夫之见。高祖曾败于项羽,光武曾流亡河北,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心志苦其筋骨。胜败之道,唯有当局者方能知其中得失明白,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况且何为反求荆州联手,我主刘皇叔,虽败于徐州,却震摄曹操孙策不敢轻动。若说找人联手,州牧大人以为袁本初比之荆州如何?我主不过是念及同宗之义,想让荆州免受涂炭之苦,不让不义之人荼毒百姓罢了。”

綦毋闿连声咳嗽,已不知如何对答。

然而荆州满座名士,又岂止两个穷经皓首的儒者,从事中郎韩嵩起身拱手道:“诸葛先生口口声声说仁义之师,不义之贼,不知诸葛先生如何看待曹司空?”

诸葛亮回头望去,冲韩嵩微微一笑,昂首反问:“曹操汉贼也,不知韩中郎又有何高论?”

韩嵩望着诸葛亮的笑容,心头没由来一颤,硬着头皮道:“曹司空是为汉相曹参之后,治理中原井井有条,身处四战之地仍能有条不紊,稳中求升,百姓安居乐业。除了荆州,放眼天下也几乎再无比兖州更为温和之地。曹司空不仅励精图治,更是汉室忠臣,若非如此又岂会将天子迎回旧都?如此人物,纵然前来荆州,又怎会是你口中的不义之徒?”

诸葛亮剑眉一竖,眸光大盛,厉喝道:“韩嵩,你岂是不知徐州三屠之事,不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曹操暴虐不仁,独断专行,杀边让之时可曾想过天下士人?屠城之时可曾想过百姓苍生?至于什么大汉忠臣,更是无稽之谈!曹操迎天子之时,我少主彭城侯就在天子身边,与天子约为兄弟,曹操车马仪驾无不逾越礼制,这等人物你敢说是忠君爱国,大仁大义之辈?!若韩中郎如此执迷不悟,为何还待在荆州,不必等曹操打来,径直去投曹操便是!”

韩嵩吓得一身冷汗,感到背后像是有两道刀子似得寒芒射来,猛地醒悟,转身跪下。

“州牧大人,嵩一时不察,不能明辨黑白,几误人误己,望大人赎罪!”

那两道刀子似得寒芒,正是刘表阴沉的目光,此刻看到韩嵩认错,倒也不好在刘备、诸葛亮面前发作,挥手道:“你先退下,诸公可还有何话说?”

堂中又站起一人,顿时一阵窃窃私语,而那人抬手之间,又刹那鸦雀无声。

刘铭惊诧是谁有这般影响力,竟然直逼刘表,那人看起来年纪也不过三四十岁,脸上虽有皱纹,一双眼睛却还很是年轻。

“诸葛先生,方才一席论辩说的极是,刘皇叔确然仁义,曹操也未必安着什么好心。可乱世用重典,治国不能凭仁义啊。”那人轻轻说着,语气里带分惜才,竟像是老师在教导学生,“天下纷乱,不是看仁义与否,而是大道所在。自古以来,治乱无常,孔明你想凭一己之力,扭转乾坤,怕是徒耗心力。不如道法自然,只要百姓无虞,我等兴衰荣辱又算得了什么?“

这人说完,堂上众人顿时有些惭愧之色,刘铭不识得这人,诸葛亮却是知道这人是谁。

诸葛亮拱手一礼,浅笑道:”原来是蒯良蒯先生,怪不得说的能如此有见地,只可惜还是有几分偏颇。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如今天子明德,州牧大人爱民如子,更非商纣可比,我等为何不能效死力?“

诸葛亮话音未落,便又有人站起身来,在他背后出声道:”诸葛先生既然已仁义自居,那该当明白春秋无义战,曹操此次得徐州也未屠城,刘皇叔若是早早放手,徐州或许还能免受兵戈之苦。天下百姓受动乱之苦,也一样如此,若是都能放弃争雄心思,各安其事,无论是曹操还是孙策,亦或是刘皇叔,都一样不会造次。到时候,岂不是百姓之福,天下之福,刘皇叔若当真仁义,何必要挑动四方战火,岂不知兵者为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诸葛亮再次转身回头,认出那人正是庞家的英才庞季,蒯家、庞家两家出口,荆州氏族之心显然并不那么轻易归于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