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为如此,在移民计划中,海唐国的目标是在一九四五年年底前,唐人总量达到五百万。
---------
不过移民说来简单,但是这个年代的国人对于外部世界了解极少,绝大多数人都对海外心存恐惧。甚至有的人,宁可穷困一生。也不愿意离开故土找生活。不是实在难以活下去,国人是不愿意移民的。()而且移民的道路艰险,死伤在所难免。仅仅在四二年,从云南和四川空运到印度的过程中,死亡人数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不过。中华人口基数庞大,在国内已经实在难以生存的人数不再少数。得益于中途岛海战。袁总理和委员长私下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倒是对移民大开绿灯,没有阻挠,甚至还有所配合。
其实,蒋委员长很清楚,把失地的农民转移出去,是有利于国内的经济的。但是一国的领袖。还是要面子的,养不活百姓,这种话实在是好说不好听。只是暗中默许,已经给了海唐国绝大方便。移民的潮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海唐国只需要把人群从四川和云南组织一下,运输由着美国空军担纲。海唐国只用负责少量的运输费用,就可以把这些人通过铁路送到印度港口加尔各答。海唐国的商船或者美国英国的商船因为有求于海抗军护航,一点费用不收,就可以把人员全部送到大唐岛。
政府方面已经竭尽全力,方方面面付出极大努力,移民数量才达到目前的规模,而这已经是最经济的移民手段。即便如此,移民五六十万,海唐国也要拿出几百万美金的费用。
如果加大移民力度的话,这个费用就会直线上升,经济上非常的不划算。
经过多方考量,袁晔为代表的政府方面,最终决定,增加四三年的移民数量,目标定在了一百万人。
当然这一数字是政府主导的移民,事实上最终数字肯定会超过这个数字。要知道,海唐民间商人们主导的移民数量也不会太少。这些商人们通过血缘或者同乡地域等各种社会关系吸引的人数也是相当大一个数目。商人们招人,和政府招人自然不同,他们招手的人员是有针对性的,或是适合当工人,或是适合做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