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海上长城 267 协防锡兰

两个多月的马来亚战斗,使得英国人已经有些认清形势了,骄傲的大英帝国不得不承认,英军战斗力不如ri军。在中国duli抗ri的四年中,华军对上ri军经常是一比六的兵力还要输仗,甚至一比十的兵力也难取得胜利。()伤亡比例更是居高不下,胜仗也很少低于一比二的,败仗的伤亡比例经常在一比五以上。

这一切都成了英美等国讥笑华军战斗力,看不起华军的原因。但是当英军真正的面对ri军的屠刀时,他们才发现,自己的战斗力并不比装备低劣的华军高,甚至更弱。英国人不愿意承认的是,在马来亚半岛上的ri军这两三个师团远不如当初ri军在中国内地时的战斗力。此时因为ri本6军规模的急剧膨胀,已经从三七年的三十七万军队扩充到了一百六十万,其中jing锐老兵数量比例严重下降。

比如其中的第十八师团,就分出了一个联队和许多骨干组成了步兵第三十五旅团。再比如ri军的王牌第五师团在中国战场上和华军数十个师交过手,但是损兵折将,仅仅是昆仑关一战就被华军几乎全歼一个旅团,此时的第五师团有近半的士兵入伍不足一年。而ri军第二十五军下属的另一个主力师团--近卫师团,其实只是ri军本来的近卫师团的一半骨干扩充而来(后来成为ri本第二近卫师团)。

马来半岛,英军加上澳大利亚军队一共有十三万五千多人。而ri军山下奉文手下仅仅有三个师团三万五千人。要知道当初抗战爆发时,仅仅一个第五师团兵力就能达到三万。实际上,英军虽然面对ri军三个师团,其压力并不比当初华军对付一个ri军主力师团的压力大。

双方兵力对比为三点八比一,而最终的战果却是英军全军覆没,十多万人成了俘虏。这样的战果,英军已经彻底丢掉了脸面。

英国人可以找许多理由掩饰英军的无能,但是借口毕竟是借口,英国人已经被ri军打的彻底丢失了抵抗意志。对于这段历史,几乎是英国的忌讳,以至于战后几十年都不愿意提起。

前些ri子,英军还妄图保住马来亚,保住新加坡,但是此刻的英军连保住缅甸和锡兰都缺乏信心。几位英国**将领主动到唐港,充分说明,英国在为难关头还是很会放**段的。

锡兰无论对于海唐国还是英国都至关重要。锡兰是英国在海外最为重要的橡胶产地,锡兰的橡胶产量,比马来亚和新加坡还要多,失去了锡兰,英国将会失去一半的橡胶供应量。

除此之外,锡兰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此处扼守印度洋的中心,锡兰岛对大英帝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他控制了印度洋,控制了去往印度的通道,控制了去往中东波斯湾油田的船路,而且还是大英帝国最重要的橡胶产地。

占领此处就可以控制印度洋,一旦被ri军占领,别说橡胶了,整个印度洋上英国的运输都会被切断。

在守卫锡兰这个问题上,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有些问题还是相对容易协商的。但是有些问题就不那么好商量了,比如军队的指挥权。

大英帝国的海战还可圈点,但是6地作战的水平,李广可是一点点都信不过。海抗军的6军如果被英国人指挥,后果难料。

李广当即就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这是原则问题,不容商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