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好莱坞公敌 第103章 一路横扫

好莱坞公敌李特将《泰坦尼克号》视作好莱坞电影工业发展到某一个高峰时候的必然产物,这个观点不仅得到了众多研究好莱坞电影产业发展的者的认同,同时也很好的解释了李特为什么会在《泰坦尼克号》上映前就对其充满信心。

与此同时,在远的法国,苏菲-玛的经纪人也因为《泰坦尼克号》在票房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而转变态,不再反对苏菲-玛出演由李特担任制片人的新一部007电影,而距离李特和苏菲-玛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的两月之约到期也才过去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因为这个缘故,李特在苏菲-玛心中的形象一下变得神秘了起来。

1998年2月中旬,随着《泰坦尼克号》北美票房突破5亿美元大关,这部电影的全球票房也正式突破10亿美元,受此影响,一些因为审核或是引进问题还没有上映这部电影的国家,也开始加快上映的步伐,这其中也包括中国。

到了3月初,全球已经有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上映了《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全球累计票房达到12亿美元,而这个时候全世界的电影人对《泰坦尼克号》经演不衰的票房长线已经彻底麻木了,美国媒体的注意力早已经不放在影片的票房猜测,而是转到了即将到来的第70届奥斯卡奖上。

一向以艺术xing著称却时而游走在商业边缘的奥斯卡,在面对这部影响力惊人、票房创造神话但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用所谓金钱与特技堆砌而成的商业片时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成为了众多媒体议论的焦点。

裹挟着票房世界第一的浩荡声势,《泰坦尼克号》一口气拿下了14项奥斯卡提名,但是仍有不少影评人对《泰坦尼克号》将成为最后的大赢家的结果持谨慎态。因为在奥斯开历史上,提名时风光无限,最终铩羽而归的影片比比皆是。

那些在票房结果上被数次打脸的媒体,也都暗暗期待着3月23ri的奥斯卡颁奖典礼能够成为让《泰坦尼克号》这艘无敌大船沉没的“冰山”,因为这是他们最后翻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