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刘修顺嘴说了一句官方辞令,他纯属开个玩笑,不过荀悦听了却非常感动,这话虽然俚俗,但里面的道理却非常难得,更重要的是刘修可不是嘴上说说,他是真舍得花钱的。
“仲豫,我知道你不喜仕途,那你就安安心心的在做这里做学问,就像蔡伯喈先生一样。我这人虽然没什么学问,可是我知道吃饱穿暖之后,还是要有点文化的。”
荀悦笑道:“我如何能和蔡伯喈先生相提并论,他可是百年难遇的通才。”
“各有所长罢了。”刘修笑笑,“蔡先生的确是个通才,不过,要论起政事来,他的文章却是要比你略逊一筹的,这可能和他太博学也有关系,在这方面不是很精深,文人气太重。政论嘛,不光要有文采,更重要的是有见地,只是从古人书里拾一些牙慧是不够的,还要研究实实在在的人情世故,不仅要看到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还要看到贯穿其中的脉络,这才能写出切实有用的政
论来。”
荀悦躬身施礼:“悦一定不负将军教诲。”
“教诲不敢,只是角度不同罢了。”刘修指了指远处的颍水,“比如说,站在这里看颍水,一目了然,却不够仔细,站在颍水边看,仔细倒是仔细,眼界却不够高。只有综合不同的角度去看,你才能得到一个全面的颍水。”
荀悦连连点头,荀彧捅了捅他,用眼神说道:“如何?”他们两兄弟在私下里讨论过刘修,结果意见比较一致,刘修虽然学问很粗疏,但是看问题有高度,有独到之处,最重要的是他真诚,他不讳言自己的学问不好,但他也没有把学问局限于书本上的一两句话,这一点和荀家的学风倒是颇为相近。
山下来了一队人马,数百郡兵列阵等候,董卓跳下马,快步走上台地,一边抹着汗,一边递过刘虞的命令,苦笑道:“将军,事情终于来了。”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刘修看到他的表情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事,这两天他也听到了汝南发生的事情,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他同样报以苦笑,“既然那些人越界了,你也不好不理,要不然这窝囊的罪名是逃不掉的。反正我也看得差不多了,你就不用陪我,去忙你的正事吧。”
董卓唉声叹气,又说了两句,辞别了刘修,赶奔两郡交界的地方剿匪。
刘修对荀彧说,颍阴和汝南隔得不远,汝南人要做土匪,平原上是站不住脚的,入山是最好的选择之一,要入山就有可能经过颍阴,你赶紧回去,加强戒备,以免被那些人趁火打劫。
荀彧笑笑,家里已经准备好了,我回不回去的没关系,我跟着将军去洛阳看看吧。长这么大,还没去过洛阳呢。
刘修求之不得,对荀悦拱拱手道:“颍川书院的事就拜托你了。”
“那是我的荣幸。”荀悦还了礼,又说道:“本来我有个朋友要引荐给将军,将军现在要赶回洛阳,那就只好以后再说了。”
“不知是哪位高人。”
“他姓胡名昭,字孔明,高人也谈不上,只是性子和我有些相似,不喜欢做官,只想实实在在的做做学问。闻说将军要建书院,他也愿意到书院来帮忙。”
刘修想不想来有这么一个人,不过既然是荀悦推荐的,想来不会差。“这里既然委托给仲豫,要请什么人来教书,只要你看中了就行。至于这位孔明先生,我这次不能和他见面,只好留待下次了,请仲豫代我向他表达欢迎之意。”
“将军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