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信的引领下,杨明走进了大殿,这时杨明才发现,在大殿中的不仅有秦王政,吕不韦、熊启、桓齮,甚至是连姚贾、顿若这样的人也在。
在一番程式化的见礼之后,杨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落座,在一阵例行公事的问答之后,秦王政对杨明道:“此次护军都尉在东郡一战中以少胜多,歼灭七万魏军,破了七万赵军,如此大胜,依律可晋爵少良造。”
“谢大王。”杨明道。
“现在就谢寡人还早了一点,等晋升诏令下达后,护军都尉再谢也不迟。”秦王政难得地开了一个玩笑道。
“今日将诸位召集到此,是为了商议我秦国后几年的东出之事,从肥地一败看来,想要在短时间内攻灭赵国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秦王政继续道,直接点出了今日的将众人召集在此处的主题之事。
听到秦王政的话,杨明却是不由看向了顿若与姚贾两人,这两人是秦国最出名的辩士,精通纵横与名家之道,再联想到另外一份记忆,杨明很快在心中就有了判断。
秦国这是要调整东出的计划了,准备以外交的方式分六国合纵之势,为下一步的灭国大战做准备。
意识到这一点的杨明并不想多说什么,这里的人都是秦国的精英,杨明也懒得去出那个风头,由此选择是只听不说。
在一众人的讨论中,赵国暂且给搁置,韩国、魏国与楚国逐渐变成了商议的主要内容。
各种设想纷纷呈现在秦王政的面前,只让秦王政觉得每一个选择似乎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其中却犹有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可行性。
计划虽好,但若是不能落实到实处,若是现实的条件不足以支撑起计划的事实,则一切都只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