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边军的素质真不是盖的,被数倍于已方的贼兵包围,四个方向都被轮流不停的进攻,但是官兵却依然稳如泰山,除了一开始被朱元璋军冲击的东边受到了重大的伤亡之外,另外三面都纹丝不动。
曹文诏骑着高头大马,端坐在中军阵中,由于马背比较高,所以他的视野也比较开阔,很快他就看到东边那一千名晓勇精锐的贼军正在缓缓地撤退,最后将东边的阵线让给了战斗力比较差的点灯子军。
“好!这一千精兵终于疲惫了!”曹文诏心头一松:“贼兵毕竟是贼兵,就算这一千人比普通的贼兵精锐得多,但是没有经过残酷的训练的贼兵,体力终究不如我的边军。”
看官们也许会觉得奇怪,激烈交战中,一只主力军队退后真的没问题吗?曹文诏看到敌军主力后退,为何没有认为是一种计策?
其实主力军团退出战线是古代军团大战中很常见的事,人类不是机器,打仗是要累的。所以古代的军团大战往往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疲兵就会撤下,换上精力充沛的备兵。也正因如此,兵力多的一方在士兵的体力方面是要能占很大优势的,可以用多余出来的士兵轮番不停地攻击敌军,使得人少的一方无法获得充分的休息,最后被活活累死。
在曹文诏看来,贼兵最强的一千人在这种时候选择后退,应该是体力不支,要撤开来休息。这对于他来说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这样一来,他的军队要守到援兵到来就更加容易了。虽然外围还有七千贼兵,但在他看来,没有了那一千精锐贼兵之后,这七千乌合之众根本不在话下。
但是他也不敢在敌军主力退开的时候选择草率地突击,因为退开的主力依然是主力,说不定他一突,人家就会重新参战,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还不如守稳。
曹文诏死也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的那一千精锐根本就没有退到一边休息的意思,而是直接向北挺进,迎向了官兵的北路一千兵。
这时候曹文诏所在的地方,可以算是一个中间点,南北两边距离半个时辰的路程上,各有一只官兵队伍正在火速赶来,每只一千人。朱元璋没有理会南边来的那一只军队,而是直接迎向了北面的那一只……半个时辰的时间并不长,北路军在向南走过来,朱元璋又主动向北迎过去,如此一来,只花了一刻的时间,两只军队就在中央战场的北侧碰了头。此地距离主战场并不远,甚至还能听到那边战场上传来的喊杀声,能越过一大群散布在战场外围的老弱妇嬬的身影。
朱元璋就背对着老弱妇嬬们摆开了军阵,面对着匆匆赶来的一千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