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三十五名心腹立即围到了朱元璋的身边,他们接受训练的时间最长,而且经过了衫家的事情,对朱元璋最为信服,所以动作极快,一站到朱元璋身前,立即结成圆阵,将朱元璋护在中间。白腊杆的长矛一起扬起,布成了一个漂亮的小矛阵。
他们的兵器也很整齐,因为这三十五人被朱元璋弄进了马家当护院,所以使用的兵器都是马家花钱买的,枪身是用木质极好的白木制成,而且放在油里浸泡过,极为坚韧。枪尖则是找城中的铁匠,用最好的精铁打造,非常锐利。
接下来,就是在冯雷村接受训练的两百二十名手下了,这些人的兵器也是非常统一的木矛,不过矛尖上没有铁质的矛尖,仅是削尖的木棍儿。他们的动作比三十五名心腹慢一些,但也表现出了大半年来训练的成果,很迅速地站成了方阵,矛尖一起向前伸出,犹如一只巨大的刺猬。
在朱元璋训练他们的大半年时间里,对他们进行了细致的管理,首先是将这群人分成了两个百人队,就类似朝廷的百户所一样,每个百人队设一名队长。然后在这个百人队里,每十人就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来管理。
其实朱元璋很不喜欢什么组长、队长一类的名字,但是他在造反起义之前,总不能就称他们为百户长、总旗、小旗这种名字吧?只好沿用了组长、队长这样的叫法。
另外,这两个百人队也没有取成什么龙镶军、凤舞军、武卫军一类的传统名字,一来是因为当时还没揭竿造反,这样取名不合适。二来是因为朱元璋在游魂天际观看历史的时候,从后世的军队身上学到一个技巧,就是用数字来给军队编号,比如两个百人队分别叫做一队、二队,用数字来编号的好处就是,方便总帅随时知道自己手里究竟有多少只军队。
军队少的时候,用龙镶、凤舞、武卫、玄武一类的名字取名还成,当军队多了,例如……有一万军队了,每个百人队还用这样的名字,除了搞得总帅自己犯昏,不会有别的好处。终大明一朝,很少有皇帝搞得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军队,一来当然是有歼臣蒙蔽,二来就是因为军队的名字取得太不直观了。
但是换个方法来取,例如一队、二队、三队……百队……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来取,你只需要知道自己手底下最新建的一只军队是几队,就知道自己有多少军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