漪乔知道他想问什么,但她也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他,便只轻叹了口气道:“不说也罢。”
“那姑娘用完饭要去哪里?不回去么?不怕令夫君挂心?”
“他不会挂心的,我也暂时不想回去,”漪乔按了按昏胀的头,苦笑一下,“别提他了,说点别的吧——李公子此次来京只为领略士人文风,难道没有考虑过科举之事?”
李梦阳见漪乔对他的问题讳莫如深,明白她应该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便也就没有再提,只是顺着她的话接道:“说来惭愧,在下自认学识尚浅,眼界狭隘,贸然去参考科举恐怕只有名落孙山的份儿,故而想要再多读几年书,多增长些见闻,日后考科举之时也才能成竹在胸。”
漪乔想起他日后的辉煌成就,便随口问道:“公子平日里是否喜好研究一些诗文章法之类?对于眼下的文坛风气可有何看法?”
“姑娘怎知在下平日所想,”李梦阳很有些惊讶地看向她,“不错,在下平日确实喜欢钻研文法诗格,而且早就感到眼下文风实在是死沉刻板,受三杨馆阁体流弊深矣。私以为作文写诗应当多从更早的前人那里汲取经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二人说话间,饭菜已经陆陆续续地上桌。漪乔斟了一盏茶,微微颔首道:“三杨之诗文已被世人奉为典范多年,地位几乎不可撼动。公子敢于质疑,大胆突破,而且能够提出精辟的见解,实在令人佩服。”
“莫非姑娘也如此认为?”李梦阳面上现出一抹兴奋之色。
“既然诗文走入了死胡同,那就必然要反思,复古未尝不是个好办法。只是,要注意去粗取精,”漪乔想起祐樘和她说的话,忍不住感叹,“公子聪颖勤思,假以时日必会在文坛上声名鹊起,创造一番傲人的成就。不过恕我直言,公子性子过于耿直,怕是将来于仕途不利。”
“在下天生如此,有不满就一定要说出来。况且在下也不图做多大的官,只求能有个施展抱负的地方。不过以眼下来看,还不知将来的朝廷是个什么样子,再是有鸿鹄之志,也怕是无处得圆。”李梦阳望着窗外逐渐熙攘的街道,重重地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