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科技尽头 156 十篇论文

这的确是很新奇的体验,因为一次要为七篇论文好审稿人,这个工作量其实是很大的。

别说这些论文都是同一个人发布的了,事实上对于数学年刊来说,同一天决定审核七篇论文的时候也并不多。毕竟百分之九十的稿件都在初审时就直接被编辑淘汰了。

一般论文会找四到六位审稿人,即便按最少的人数计算,七篇文章也要联系近三十位数学家。

宁孑一次性在arxiv上传了十篇论文,又将其中七篇投给了《数学年刊》这个消息便也在这个过程中迅速传开。

好在菲尔兹奖获得者的论文还是很好找审稿人的。

事实上第一次联系的数学家没有人选择拒绝,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给埃里克·凯迪一样都有每天登陆arxiv网站的习惯,所以在得到消息之后,自然会下意识的登陆arxiv去看看这位论文水神的风采。

是的,很多人在听到宁孑一次给《数学年刊》投了七篇论文后,已经下一意识的将水神的外号安在了宁孑的头上。不管这些论文质量怎么样,但只凭这个数量,水神两个字就肯定不会有错的。

当然别人水论文一般是在小刊上面,那种属于水怪。

敢于挑战水顶刊的,自然可以称之为神。

但在许多数学家大概看了论文的综述之后,反响又不太一样了。

因为看过之后,大家又觉得这些论文还真不能用水来形容,因为都是一些目前数学界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基本上属于解决其中一个,就有资格在拿个数学奖那种……毕竟这个世界的数学奖可不止是菲尔兹奖、阿贝尔奖跟沃尔夫奖,还有诸如丹齐克奖、伯格曼奖、波利亚奖、科尔奖、克拉福德奖、高斯奖等等……

无非就是这些奖项并没有几个国际大奖那么知名罢了,但想拿到难度一样很大。

当然如果七篇论文都没问题,并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的话,那就不是拿几个奖的问题了,毕竟对数学界的贡献是可以累积的,这就好像量变会引发质变一样。

同时这些论文对于一些前沿的数学研究方向也有着极大的推动力。

当然困惑也是同样的……

如此多的成果在一天内发表,对于整个数学界来说,绝对是如同发生了十级地震一般。

不带这么玩的啊?

毕竟这其中一些问题本就是许多数学家正在研究的问题,这下好了,有人一次性帮他们都解决了。

是的,绝大多数正儿八经的数学家在看到那一排论文时,心情大概都犹如同有无数匹草泥马从脑海呼啸而过,以至于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真实性。

数学家是可以高效的,但怎么可能高效到这种程度?

那位宁孑,他是疯了吧?!

对,他一定是疯了吧?

……

许树青同样认为宁孑已经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