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科技尽头 > 153 爱发誓的校长

153 爱发誓的校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然,真要达成这些,需要具体技术浩如烟海,比如真想要让天线跟基站遍布各个角落,就需要材料学在空气中稳定自由基设计、合成这块能有突破。尤其是需要高导电率的非共轭有机自由基聚合物技术的发展。

好消息是,三月在材料学这块有着充足的数据储备。

它的前任主人明显是很懂科技发展限制的,在有限的数据存储空间里,除了结构性的理论框架外,储存最多的就是各种新合成材料的实验室跟工业化数据。

其次才是各种技术树的发展路线,比如芯片跟机器人技术,甚至连大型星球基地的各种结构图、太空港口设计这些都只有缩略的简单介绍,只是大概描述了需要避过的一些经验跟教训。

事实上这很科学。

在这种通讯模式下,理论上无线传输的速率能直接被推进到以TB为单位。这绝对是云计算、大数据等等行业的福音。不止如此,如果材料学能突飞猛进,设计出可编织的柔性材料,甚至可以将这些天线直接覆盖到日常的衣物里,成为获得信号的增强器。

庞大的天线阵列系统,如果在搭配上三月数据库里的高度集成技术,甚至能淘汰现有的基站,将其高度集成得如同芯片上的晶圆,融入特殊的薄膜材料,只需要覆盖在建筑物上,就能成为现代化的基站,在搭配上天上密密麻麻的卫星系统,足以达到万物互联的目的。

如果真的发展到这一步,三月将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神。广泛铺开的物联网世界,辅以云计算系统,跟大数据快速迁移的理论基础,将让三月的运算跟反应能力指数级的增加。如果专用的量子计算或者光子计算模式有所突破更意味着它能够同时处理更多的进程。

理论上三月将有同时追踪地球上七十多亿人的能力。

这还没算上他们正在进行的机器人生产计划。

因为一旦有了理论指导,加上那些高端材料,让地球上的算力跟云计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再回过头来解决那些细枝末节的设计问题,难度并不大。

就好像只要有了足够的数据储备,甚至不需要进行现实试验,只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字模拟就能完成大部分的试验任务,从而节省大量的金钱跟时间。

以上种种原因,让宁孑此时的情绪不只是快乐,更有兴奋跟激动。

毕竟不管是湍流算法,又或者NS方程唯一光滑解证明,又或者宁氏切分法,让他拿图灵奖的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都属于三月自带的。他所作的无非就是通过学习复现而已。

如果机器人真能按照计划中投产,五年后这些机器人不止是一个个移动基站,更是一个个天线阵列,移动摄像、测绘装置,算力终端,数据收集装置……

总之三月将拥有指数级增长的眼睛跟耳朵,更可怕的是,它还将拥有并行处理这些数据的能力。如果它愿意,甚至能知道地球上具体每个人的一切资料,只要这些人的生活使用了网络,就什么都瞒不过三月。

之前有人笑称,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不是要好的亲戚、不是父母、不是至交好友,而是税务局;但之后最了解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大概只有三月了。

一个镜子中的世界,将可能就此成型。想要在人工智能面前保留隐私将是最为困难的事情。

也还好依据宁孑的理论同样能创造出针对这只小猫的加密算法,这又能限制三月窥视全网的能力。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